2009年9月30日

Tazz的線上免費化妝測試系統

BEFORETazz的線上免費化妝測試系統,實在滿有趣的。感謝曼琳的分享~

操作選妝的步驟使用起來比想像中的容易,由於系統於下載照片後,即要上傳者用滑鼠圈點出五官的外輪廓線條,所以妝容的呈顯變得十分自然。而且有世界各大知名廠牌的彩妝可供選擇,也可直接選擇限定某區段的價位來試妝。像我ㄧ開始本來想從最便宜的彩妝區段畫起,想看高價與低價產品畫起來會不會有差別。但發現低價彩妝的顏色實在太少了,就又馬上改變策略直接點選了Dior的彩妝,顏色就多到試不完。
然後就掉入了狂試顏色的遊戲而不可自拔。(根本忘了做比較這件事)

其他配件,像是太陽眼鏡可微調大小與上下左右的幅度,皆讓成像顯得自然,這都是十分人性化的軟體設計。

惟髮型的合成就顯得差強人意,令人一看就知道是合成的照片。也許是大部分樣本皆為白種人的髮色,並不是每個黃種人都適合套在自己臉上;另一個原因可能是髮型的輪廓都顯得太銳利而粗糙,加上髮型的打光與臉部光線並不一致,反而形成滑稽的效果。


心得:
有了它,自己就可以在家拍修出美美的大頭證件照了。
很閒時,應該會常上去玩玩,但實在不太可能會去購買。
如果要買應該會請多跑幾家實體店面,請專櫃小姐幫我試妝後再決定。
不過有了這套化妝遊戲軟體,的確可以在家就試試自己的眼影到底適合哪些顏色,方便跟專櫃小姐做討論與殺價(化妝系統的這些產品應該不能殺價吧!)

化妝品並不便宜喔~所以一般消費者應該都會在親自試完粧後才決定適合自己膚質狀況的產品吧!

tazz

2009年9月29日

問卷中的小發現_食

---
做完這次問卷,也發現了些許有關飲食上的問題。
最少與父母共進餐的時間是早餐,這可能也點出兩代間用餐最無法配合的可能就是早餐。

可能是吃的內容不一樣了,像我父親早上喜歡吃素麵或飯,但我和妹妹早上都吃"美又美"這類的早餐店。另外,一到假日就很難吃的到早餐,一早醒來大概就要吃午餐了。所以如果要跟父母吃早餐可能還要相約才有可能辦到呢!

另外,針對煮飯。未來家中會是誰煮飯,是女性嗎?我想未必。我在北部念書的時候,生活週遭都是強勢的女性,她們多半擁有我們這些男同學望塵莫及的戰鬥力,但也有我們不敢領教的廚藝,她們也不認為她們結婚後需要煮飯,那家中誰煮飯?可能是男性,現在也越來越多男性在家中扮演下廚的角色;或者是請幫傭,但請幫傭對一般家庭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或者餐餐外食,但外食卻常常有過油過鹹等等的問題。未來,家中誰來煮飯?"食"衣住行育樂,"食"是生活中排行第一的事情,但未來誰來掌舵家中的"食"呢?
---

樂活的背後…

---
這篇是之前寫的 先把他PO上來
有空我會再多寫一些:)


當社會步調快速,工作效率不僅要迅速,就連吃飯也不能拖過一分一秒!當鑽研於研究的學者們、忙錄於勤務的上班族希望能有更快速簡便的方式解決飲食問題,一包包速食麵推陳出新、人手一杯罐裝飲料的風氣大肆崛起……,有一派人站了出來、支持「慢活」、「樂活」。「樂活」固然吸引人,但其實也只能適合有閒的人。

樂活其實是件好的事。舉煮菜這件事來說,像是老師提到的這樣一套系統,如果結合在手機上似乎就相當方便!使我也想到一個:懶人適合的:也許有一套系統能告知說目前冰箱有哪些食材、然後會顯示出可以用這些食材作出的菜餚(以需要再購買最少項目的食譜為主),一想到如果有這麼方便的系統,也許煮菜對我這樣的新手來說不是件難事了。

但樂活總被廣告商濫用。

當人手一瓶罐裝水,廣告商在各大媒體放送「高山泉水」、「百分之百純水」的廣告,我們也私自認為,喝了就是樂活、對身體無負擔,但其實罐裝水的背後卻有著許多隱憂:也許是因為現代人講求的方便快速,也或許是現代人注重飲食、身體健康,但罐裝水確實間接破壞了生態環境、資源上的浪費。當我們設計產品(無論是科技、非科技)時,與其短視近利(金錢、方便),更應該遠瞻未來,才能夠永續利用。
---

找到一些相關的化妝軟體

---
1.美顏專案》由 SEGA 與資生堂合作開發,是款應用資生堂美顏方案開發中心所提供的資料與先進技術,透過臉部掃描攝影機將使用者臉部輸入,並依照狀況給予合適的全套彩妝搭配建議的「虛擬化妝 + 美顏工具」遊戲。
遊戲將透過與任天堂《大人的 DS 臉部訓練》相同的臉部掃描攝影機卡匣,將使用者的臉部掃描輸入遊戲中,依照使用者膚質膚色等狀況與需求,透過資生堂研發的彩妝理論來提出適合使用者的全套彩妝建議。並可讓使用者自行選擇包括粉底、唇彩、眼影等彩妝,透過觸控筆來替遊戲中自己的臉蛋進行虛擬化妝,以作為實際化妝的參考。
http://www.sgmk.com.tw/index.php?action=imgbig&id=241&zid=&pid=5101&wsid=20090928070634
http://funp.com/t298990#p=298990 ←論壇中的討論


2.Microsoft也有相關軟體(而且功能似乎很強大)
http://www.microsoft.com/taiwan/athome/morefun/makeover.mspx


3.大陸類似的線上遊戲,只是做的很粗糙
http://www.ishowshow.net/
---

2009年9月28日

食之大不易: 科技價值觀

---
龐大卻又客置化的資料庫,在製作上是非常困難,而且缺乏商機的。
因此,科技產物的研發者多會選擇著力在可以賣錢的產品上,
像是可以監控食物的冰箱(RFID冰箱)。

透過RFID標籤,人們可以知道冰箱內存放的食物有哪些,
以及它們的保存期限等資訊。
透過這個標籤,人們也可以查詢作法及食譜(和老師提出的要求有點像)。

其實,可以監控食物的冰箱,
在Donald A. Norman所著的The Design of Future Thing當中也有提到,
且在他書中的冰箱不但可以監控食材,還可以與家中的體重機及馬桶連線,
嚴密的監控居住者的健康與體重。

我試著想像,
當我擁有一套這樣的科技產品時,
我會擁有什麼樣的生活?

但我不得不做出結論,
我將會關掉這套智慧型監控系統,就如同現在的我選擇關掉車子的測速器一樣。

雖然這些系統都是設計成讓人們的生活更加的安全,延長人們的生命。
但我真的相當的懷疑,提升安全、延長壽命真的是所有的人想要的嗎?
如果不是,那對於那些不想要的人,科技可以做些什麼?

科技應該具有價值觀嗎?科技應該符合道德與倫理嗎?

在我的感覺當中,科技是有價值觀的,而這個價值觀是來自它的設計團隊,
他們設計出了自己覺得對人們最有用的產品,
規範了人們應有的行為(例如:超速時會被測速計不斷提醒直到減速到速限內為止),
並試圖推廣到所有人的生活當中,
卻忘了還有和他們價值觀不同的人,完全無法認同這些產品的功能的人。
當然這些人會選擇不使用此科技產品,
但是,我不禁會想,如果在未來充滿了科技產品的生活當中,
人們還有沒有選擇的餘地?
如果沒有,科技是否會變成一種意識主義,
操控著人們思考的方式,
阻礙了人們自由意志的發展?
---

我怨,我願: 食之大不易

----
有關於『食』這個議題,在七月份的第一次會議當中其實就有討論過了。
在此轉貼老師當時寫的文章。
---
我怨,我願: 食之大不易

做為一個現代人,似乎事事皆方便,其實諸事皆不便。

就拿每天都必要的飲食大事為例,愈來愈多的人仰賴外食,
吃也在外(便當、簡餐),喝也在外(瓶裝水、飲料),
不但花錢,也不衛生、不健康、不環保。

可是,如果想要飲食自理,則真是大不易啊!

首先,一般家庭所住的房子,廚房都很小,不方便烹調;
即使勉力為之,也得歷經整理、洗切、炒煮、及善後等過程,費時費事,
尤其麻煩的是,常常不知道要煮什麼,最傷腦筋。

其次,現代人都很忙碌(不知道為什麼),
晚上晚睡、早上晚起、趕著上班上學,誰有時間自理早餐或幫家人準備?
當然是早餐店或便利商店代勞了。
中午休息時間短,當然不可能回家煮食;
如果前晚沒有煮食晚餐、早上又沒時間,那麼午餐必然也是便當、速食、簡餐解決了。
至於晚餐,大多數人下班回到家都累了,
有時會拖得比較晚,有時大人不能回家吃飯,
再加上小孩要補習、要上才藝班
,真正有可能煮一頓晚餐坐下來享受天倫之樂者幾稀?

我就是現代生活的受害者,所以我怨啊!

我常常勸別人:「快活不快活,慢活才快活」。

可是,這只是說給別人聽的,自己卻是做不到。
因此,我常想,如果現代生活必然要快,那麼科技可以怎樣解決我的困擾呢?
於是我願…..

我願,有一種太空食物在各處的自動販賣機可以買得到。
這種太空食物用鋁箔包裝,餅乾大小,高纖、高能量、耐嚼,吃一份就可以當一餐。
有了這樣的太空食物,中午工作到一半,就不需要煩惱要吃什麼,
也不需要冒著大太陽到處找吃的。
最棒的是,可以一邊吃、一邊繼續手邊的工作。

其實,我還蠻喜歡烹飪的,也不排斥事前的洗切與事後的清洗。
我最頭痛的是,不知道要煮什麼。
一餐裡要煮什麼,是一件很費思量、需要事前規劃妥當的事,
否則就會缺這缺那、手忙腳亂,讓全家人都很挫折。

所以我願,有一種資訊系統可以提供我各種家常菜的食譜與菜單。
我在菜市場買了一樣蔬菜或魚、或肉時,
這套系統可以告訴我,可以另外買哪幾樣配出一道菜餚。

這樣的功能與一般常見的食譜的功能不同。
食譜是將一道菜餚的各樣食材、調味料等等都寫出來,
使用者必須先決定好要煮哪一道菜餚,然後依照食譜上的指示,到市場去尋找、購買這些材料。這樣對我來說有點麻煩,也太僵化了。
我去菜市場或超市有一部份的理由是散散心、放鬆一下。所以不想事先做什麼規劃。
到了那邊,看到什麼、買什麼,自由自在。
有時候,看到小黃瓜,很想吃,就拿了,
但是買回家之後,卻常常因為不知道要如何配菜,或需要搭配的材料沒有買,以致於無法烹煮,最後擺到腐爛丟掉,甚為可惜浪費。
如果這套系統可以及時告訴我,買了小黃瓜應該可以另外買一些木耳、里肌肉和蔥薑(配出一道菜餚),或是另外買綠豆粉皮、蒜頭、糖、醋(另一道菜餚),那麼我的困擾就解決了。
當然,為了避免這套系統給我過多的選擇,或不符合我胃口的建議,
我希望這套系統可以讓我事先輸入我個人或我家人的飲食偏好或要求,
以便在給配菜的建議時,能提出符合我喜好的口味與菜色。
---

彩妝遊戲-2

網址: http://www.taaz.com/

我試了兩張,感覺上還滿好玩的,而且功能也很多。


不過,不知道是不是我平時不化妝的原因,試了半天也不覺得化出來的妝很好看,對於產品也沒有購買的慾望。

說不定,我們還是很需要櫃姐來煽動購買的慾望的。

彩妝遊戲

慘不忍睹

產品2











這是產品2的3D圖。尚未配色與填選材質。
請奕志、伊婷和慧宇抽空來研究室討論排版與文字說明之內容。謝謝。




2009年9月24日

未來生活:土星的生活?

---
之前看過一部漫畫,作者描述未來人們將無法居住在地球上,因此生活在35,000公尺高空,環繞著地球的環狀公寓裡。

公寓被分成富豪居住的上層,公共場所的中層,跟勞動階級生活的下層。在這棟公寓裡,只有上層和中層有陽光,並且可以生產食物,下層的勞動階級幾乎一輩子都無法沐浴在陽光之中。

正好之前看到易達PO的智慧窗戶,它可以模擬出窗外不同時間的景色,也可以模擬出窗外所照進來的陽光。

也許在未來,地球暖化的結果造成能居住的土地減少,自然資源也被人類使用怠盡,大部份的人們只能在地底下尋求生活空間,無論是城市交通、工作場所、購物商場,甚至是住家都會地下化。

地上珍貴的空間,有限的自然資源,可能都會掌握在金字塔頂端的人的手上。
因此,人們只好發展出像是飛利浦的智慧窗戶,模擬出窗外的景色,模擬出陽光照射進來的樣子,甚至模擬吹進來的涼風。

人們可能也會模擬天氣,讓天花板突然下起一陣大雨,或是飄場雪。

我們也可以像楚門的世界一樣,搭起一片模擬的海,在水中飼養我們喜愛的生物。

如果我們想要享受真實的自然,可能就要購買地上的旅遊行程,就像我們現在去國外觀光一樣。

或許還要幾十年的時間,人們才會需要去地下生活,但其實現在就能看到這種趨勢,我們的食物絕大多數都是靠人工養殖,我們的生活環境(包括綠地)都是人工建造的,野生的食物價位奇高無比,沒有被破壞的大自然景觀寥寥無幾,我們的生活中幾乎找不到天然的東西。

但即使自然資源越來越少,人工產物越來越多的現在,人們還是拼命的想要用科技解決所有的事。

或許,在未來的生活當中,我們就窮的只剩下科技了。
---

部落格_新名稱

---
先前老師有提到,我們網頁搬家後可以想新的名稱和logo。

當下致吟、侑叡和我有先想到一個新名稱,叫Living Prophet,"Prophet"有點寓言的涵義在,有點像在訴說我們希望扮演"生活的預言家"一般。各位如果還有想到其他的點子就盡量的發表上來,可以作為往後重新命名與logo設計的基礎。
---

家具家聚Logo

家具家聚的logo我採用單一個字"家",並採用小篆的"家"做為logo的基礎。為何只採用單一個字"家"呢,因為"宀"代表的是家的形體,"豕"是指豬的意思,同時豬又相當會產子,以前都希望家中丁旺,因此"家"的含意為家室丁盛。這也呼籲到我們家具家聚的期望,希望使用者透過這項家具,讓這個家感覺是非常熱鬧,就像很多人回來吃團圓飯一樣。 我先拋磚引玉,各位有任何其他家具家聚logo的想法盡量講出來。謝謝
---

2009年9月23日

國家網路Co-life會議系統簡介

---
9月11日老師派侑叡參加了規劃設計學院舉辦的「Co-life會議系統講習與實機操作」課程。以下就為大家簡單解釋這個系統:

由<NCHC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機中心>所開發的Co-life平台,提供了即時影音溝通、聊天室、電子白板和桌面分享的功能。可以說它就是個功能更加強大的skyp加msn的功能。註冊簡單,免費,最高上傳空間有50MG。

簡單介紹Co-life主要有三種操作系統:會議、演講、專案。

以[會議]功能選項來說,是屬於封閉式的,須由主持人選定的成員才能參與會議,最多可達29人同時作為互動教學(依據個人電腦效能與頻寬決定);只要你新增會議的行事曆,系統就會幫你寄信給與會人員。大家可以在「電子白板」做即時互動式的創作,例如:主持人在白板上寫出「2+2=」多少時?就可以指定線上特定的學生直接在白板上用滑鼠答題,可運用於在家學習系統中。

第二個[演講]功能選項來說,是屬於開放式的,就是只要登入Co-life的會員都可以直接進入你的演講會場聆聽。Co-life首頁有「今日演講」的行程表,只要顯示正在進行中的演講,都可直接進場聆聽。我還看到有些人就自己在家裡講授某類主題「孫子兵法」(還寫著每週五晚上18:00~20:00,歡迎聆聽),大家都可進場聆聽。於是還可省下每辦一場演講的場地租金、宣傳等費用。系統還有桌面分享等功能,可以直接把PPT或是WORD都清楚秀在螢幕上,解決了一般視訊演講會看不清楚演講者後面螢幕在寫什麼的困擾。

[知識大講堂]
這個是國網精選了歷年運用Co-life來舉辦的研討會或大型演講的影片收錄,大家可以點選一下這個網站http://knowledge.nchc.org.tw/virtual/index.aspx

所謂「桌面分享」的形式就像這樣,而演講者的視訊框是可以自由拖曳的,ppt的子題都可以預先看到

第三個「專案」功能,則是一個封閉式+虛擬的團隊。可以選擇開放給特定的人員參加,由於最高上傳空間有50MG,想要把存的資料都可以上傳到裡面收藏,可以是屬於自己的小型圖書館,也可以開放給特定人士自由進場下載你所收集的資料檔。

總而言之,Co-life系統是為了多人會議與互動式學習的一個開放式平台,大家有空也可試著上去註冊看看,玩玩裡面的功能,註冊後只要在[新增聯絡人]的項目,搜尋侑叡或是致吟、易達的名字都可以順利加入我們為聯絡人。

Co-life線上會議系統註冊
http://colife.nchc.org.tw/

Co-life 簡易操作手冊
http://public.nchc.org.tw/colife_demo/articulate/Flipbook%20-%20CoLife_easy/engage.html
---

化妝遊戲

----
昨天老師和我提了他對化妝產品的一個想法。

他認為我們可以做一個化妝遊戲,

人們只要把自己的照片或是基本資料輸入這套遊戲當中,
遊戲就會模擬出自己的樣貌的角色,
我們可以在遊戲當中替自己化妝、更衣、變幻造型,
也可以替創造出來的自己的造型拍照,
然後將照片傳送給親朋好友。

-----
我和易達提了這個想法之後,
他說: 那這個軟體必需要是一套模組,也就是不管怎麼化都會成功,不會像photoshop一樣不小心就失敗了。

所以在這套遊戲當中,我們只要點選想要的眼影顏色,想要化的方式,然後再點自己的眼睛,眼影就化好了。完全不需要技巧,就可以任意的變幻不同的妝容和造型。

然後,我們就可以找出適合自己的顏色、妝容、造型,也可以上網和別人分享。

只是我在想,可以透過軟體找出適合自己的妝容固然很好,但一個人適合的顏色及畫法畢竟不多,很快的使用者就會冰凍這項功能。

而將自己新造型的照片上網分享,一但這套軟體風行,或是特定的平台被建置出來,觀看者就知道這些新造型的照片都是由電腦模擬出來的,這樣人們還會有分享與觀看的欲望嗎?
---

現代女性化妝的重要性

----
過去的女性為了出得了廳堂因此要學會化妝,但現在女性化妝多半是為了在職場扮演好專業的形象。對于女性上班族而言,化妝直接影響到個人形象,也是事業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化妝是一種修飾,可強調膚色和五官的優點或掩飾瑕疵。精致的化妝能增添個人的姿色及風格,在工作環境中、適度的化妝可表現出個人成熟干練的形象,更可以加深別人對你的印象。

上述的重點在於化妝對上班女性的重要性。另外,針對化妝所應注意的重點,專業的化妝師有提出五大重點:

1、粉底 (修飾臉型)
臉部膚色修飾是整個化妝的關鍵、上班妝應選擇接近自己膚色,遮蓋度屬中底的粉底、則妝效越自然。每個人至少要有兩種深淺不同的粉底,因季節變換時膚色變化(冬天膚較淺,夏季膚色較深),同時也可以修飾臉形。深色粉底會使塗抹部位產生深陷,縮小的效果。而較淡的粉底色用在兩頰,其他部分使用淺色粉底,以增加臉部立體感。窄或長臉形,則將深色粉底擦在額頭和下巴、修飾臉形,以淺色粉底擦在鼻梁中央,深色擦在鼻翼兩側,使鼻子看起來較高挺。

2、眉形 (氣勢)
對很多來說,眉毛是不容易畫的,但必須在上眼妝之前先畫眉毛,因為眉毛可以界定眼睛的范圍,而且可以強調眼部,眉毛不需要過于工整老气,可以略加修整,也不要改革原來的眉形,就維持原來自然的線條,重點是拔除眉毛下邊眼蓋上的雜亂毛發,千万不要拔除上方部位的眉毛,眉頭始于眼頭,眉毛勿太垂而造成不愉快的感覺。

3、眼影 (神韻)
眼睛是人心靈的窗口,眼睛的妝容對人的精神狀態起到關鍵的作用。鼻翼、外眼角及眉毛末稍這三個點通常是在一條線上,畫眼影的重點是眼影應在這條線內畫,也就是說,不要超出這條線以下。這是很多人會犯的錯誤,畫得太下,眼睛看來會有一點懮愁,如果眉毛嫌短,也可以根据這三點成一條直線的原則,補長眉毛。

4、唇部造形 (朝氣)
唇部化妝應先以唇形筆將理想的唇廊描出,再擦上唇膏,唇膏與指甲油的顏色應與服裝,眼影及腮紅協調,以同色系為宜、唇形自然,予人明朗愉快的感覺,使用棕紅色或褐紅色唇膏,極適合日間上班裝扮,最能表現出明朗的健康美。

5、腮紅 (點綴)
腮紅擦在額骨上方,可以強調顴骨輪廓,有一個不會出錯的法子,叫做“微笑的蘋果”,只要擦在微笑時,臉頰上出現的蘋果形狀上就對了。圓形臉腮紅拉長有助于平衡臉形。上小下方的梨形臉,由于額頭顯小,可以拉長腮紅修飾,瓜子臉、心形臉及長橢圓形臉,腮紅不必拉得太長,以免顯得臉太窄。

看完上述專家所提出的五項重點,各位不免心想化妝真難,化妝確實很難,其難在找出適合自己的形象,這也是這項個人化妝師可能的需求所在吧。因為沒人知道自己的臉型應該在上述五項重點中注意哪些事項,並且自我也很難斷定自己的臉型、眉型、眼型或膚色到底屬於哪一型。此刻,可能就需要有一個專家幫忙界定與分析。
----

2009年9月21日

如何固定會讓單槍更融合於家中呢?


這是慧宇提案中投影機的部分,希望大家幫忙思考一下。
如何固定在天花板,讓投影機更家飾化,且更融合於環境當中的。

2009年9月20日

Microsoft table

星期五開會時,中心的專人有提到微軟出的一張桌子。以下有一段影片針對桌子真實的操作情形進行描述。這張桌子現在發展出很多的服務,有興趣的可以上Youtobe搜尋Microsoft MultiTouch 或是到下次網址:
http://www.5min.com/Video/New-Video-of-Microsoft-MultiTouch-on-Glass-Surface-Table-95788367

2009年9月18日

跨領域整合? 跨領域學習?

---
上星期去參加了一個工作坊,主要在談[生活實驗],也就是所有的科技產品,都應該讓使用者在生活用使用,發表使用感想,讓製作者改善。

其中有一位講者提到一個概念我很喜歡,他說:

跨領域根本不可能整合,尤其是當彼此所使用的概念和語言都不同的時候,我們要做的應該是跨領域學習,在學習對方的專業,知道對方的專業語言及背景之後,跨領域的不同專業才能對話。
當我們不願意放下自己的專業,虛心與對方學習時,溝通真的不可能發生。


學會放下身段,與對方學習,才能溝通。

昨天是生活實驗工作坊的最後一天,要對自己的產品做一份完整的報告。

我們這一組的報告者,是一位電機所的專任助理和認知所的我。

報告結束後,評審說出的第一句話就是

你們就是典型的只有跨領域合作,沒有跨領域學習!」

然後我捫心自問,到底問題出在什麼地方?

我有完整的人文心理背景,對於電機所使用的相關技術也有一定的瞭解,為什麼設計出來的產品卻毫無人文色彩?

人文的色彩、人本的設計到底應該如何呈現在科技產品當中?

人的需求到底應該要如何被認定? 如何被認可?

只是設計出一個人物設定、生活情境、使用情境,這樣就算是具有人性化的評估了嗎?

或許就是因為我對於人性還太不瞭解,才無法讓電機背景的人從我身上學習到什麼。

也或許又是因為我對於該要滿足哪些人的哪些需求,還找不到一個評斷的方式,所以才無法設計出一個人性化的產品。

但又或許最根本的是,即使跨領域學習了,還是難以讓兩個專業溝通吧。
----

2009年9月15日

[文章分享]和家人一起吃晚飯

----
*******************************************************************

你吃『晚餐』了嗎?
如果可以,我希望我能再吃一次『晚餐』。

我記得去年的時候,想要待在家裡吃飯,那或許只是我懶得出去而已。
我走下樓梯,走進廚房,看見老媽依舊站在那兒煮飯。
這麼多年來,都是如此......我坐在客廳那看著電視,等著老媽煮好飯。
老媽煮好以後,叫我去吃飯。
我添好飯坐在飯桌前,想叫老媽一起吃飯。
老媽說:「你先吃就好,我等你爸回來再吃。」 我依舊的回答說:「喔,那我先吃了。」
為什麼說依舊呢? 因為我偶而幾次待在家裡吃飯的時候,每當我問老媽,她都是這樣的回答我。 這麼多年了,從未變過。
而我.......卻也一直不知道為什麼。
有一次,我問老媽:「為什麼你不先吃呀?」
老媽回答我說:「你老爸他每天在外面辛苦工作,回來又一個人在那吃飯,我會不忍心啊。」 我這時候不知道說什麼了...... 我那時候,好像是默默的把飯吃完吧。
過不久,有天晚上,老媽的舊病又復發了,晚上11點多的時候,她被送往急診室。
我也是隔天回到家裡才知道的,那天,我總覺得少了什麼。
我那天的晚餐就隨隨便便的吃了,然後往醫院探老媽,
老媽就問我:「你晚餐吃了沒有?」
我回答說:「我剛剛有吃了。」
說完以後,老媽似乎才露出安心的表情。
這時候,老爸把我叫到病房外,用著很嚴肅、很悲傷的語氣跟我說: 「你媽的病,大概是不會好了。」
那時候,是我第一次看到,老爸的眼睛紅紅的。
回到家裡,我發現,原來我還記得怎麼哭泣。
我忘了我哭了多久......
過不久,老媽死了......
老媽在醫院的時候,最後跟我一句話:
「以後晚餐要記得吃喔,別再隨便在外面吃了,試試自己煮煮看。」
「不要讓你爸一個人孤獨的在那吃飯。」
說完以後,老媽死了......我又再一次哭了,眼淚......沾滿了病床上的床單,似乎也沾滿了老爸跟一旁的醫護人員。
如果可以.......我多麼希望老媽可以再煮晚餐給我吃。
這篇故事,只是我感慨現在人的不懂事罷了。
父母對我們的關心,絕對是真的!
以前的人常說:「考試一百分,不如孝順多一分。」 或許你也曾聽過吧.但你做到了嗎?

『晚餐』是要跟家人一起吃,才能叫做『晚餐』。
----

[文章分享]『你知道你的父母昨天晚餐吃了什麼嗎?』

----
最近我在舊金山參加了一場朋友的聚餐,在場的都是以前高中或是大學的朋友,除了少數像我這種不務正業的傢伙之外,大部分不是成了投資基金的經理,精算師,要不然就是大企業裡的財務分析專家,多少都跟數目驚人的錢脫離不了關係,自然而然錢也變成整場飯局的主要話題,舊金山灣區哪裡的房價漲了多少,外匯買賣,股票投資,就在幾乎分不清楚這到底是朋友私人聚會,還是會計師年會的時候,在場有一個當醫生的朋友突然開口:
『你們知道你們的父母昨天晚餐吃了什麼嗎?』

原本討論熱絡的餐桌,一下子靜了下來。在場除了一對昨晚恰巧跟家人吃餐的夫婦外,將近二十個人包括我在內覺得自己幾乎什麼都懂的人,卻沒有人敢說自己知道答案。

原本我們以為這個到現在還單身跟父母同住的醫生朋友,要責備我們不夠孝
順之類的,可是他說的卻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每次大家講資產,都說股票現金房子車子,但是像我們這種服務業的人,都知道「人」才是真正最重要的資產,美容院最貴重的不是剪刀或吹風機,而是好的設計師,醫院也是一樣,MRI核磁共振攝影機器無論多先進,都比不上一個明星 醫師的號召力,但是為什麼我們每次講到個人資產的時候,卻都忘了自己,忘了家人,才是最珍貴的活資產呢?』

我們從小開始,父母就努力在我們身上,為著子女的未來投資,長大以後,也努力學習各種專業,取得證照資格,旅行,遊學留學,學習語言,儀表穿著,舉止談吐,藉由自我投資尋找自己,甚至攻讀高等學位,為的就不就是希望能夠為自己的人生加分嗎?為什麼花了那麼多的心力投資自己,最後卻只記得計算金錢房子?

我那也當醫生的哥哥,常常疑惑不解,為什麼很多為人子女的,平常總是忽略年邁的父母輕微的病症,疏於關心,多拖到不能再拖了,很嚴重的時候,才千方百計拜託醫生無論如何不計代價救救他們的父母?所以他時常一有機會就告訴病人,要把平時照顧父母當作人生最合算的投資來看待,因為只要平時照顧得越好,當子女的未來就越輕鬆。把父母當成『活資產』來看,乍聽之下雖然有點殘酷,但是仔細想想卻有道理極了。於是聚會中的大伙,經過了這一番令人深省的討論後紛紛靜下來,各自拿起手機,當場撥電話給自己的父母親,問他們吃飯了沒有,吃了什麼,今天過得好不好。

我知道對大部分忙碌而自私的現代人來說,知道爸媽昨晚吃了什麼,雖然是很小的第一步,卻是很重要的第一步,父母從小投資在子女身上,從來沒有像我們計較定期存款的利率那樣斤斤計較,無論多麼不合算的鋼琴課、繪畫課,除非我們不願意,否則也都無怨無悔的滋養著孩子們老實說幾乎沒什麼才能可言的低能藝術天份,如果哪一天也為人父母,就會知道天下大概沒有比送孩子去上才藝班更不合算的投資了吧?

如今我們長大了,各自有自己的生活,但是如果不管多麼忙,每天能隨手打一通電話,問一下他們晚餐吃了什麼,每天不就多了一分鐘的親子話題嗎?知道他們吃什麼,就更知道一點父母這一天過得如何,有沒有好好照顧自己,不是嗎?知道子女關心自己的父母,每天也會更開心,過得更快樂一點,投資理財的同時,別忘了投資自己,也投資回報率最高的、最愛你的家人。
----

吃飽沒

----
以下文章是打入關鍵字:[吃飽沒]時的一篇網路文章

92.4.24
記得有句廣告詞說「古早的人見面總會問吃飽沒? 現在的人….」。歷經三零到五零年代物資貧困環境的婆婆,對於她週遭的所有人,不僅僅是用「吃飽沒」一句話傳達其關心與問候之情,她身體力行至今努力不輟要讓你「吃飽」的用心,堪稱無人能出其右者。

婆婆早年隨著公公來台北打拼闖天下,相夫教子,親手養育八名子女,內內外外打點得叫任何人對她是心服口服。然而身為一家之「煮」,最令她引以為傲的,就是她掌管的廚房,以及她的廚藝。平日將一家人的胃伺候得服服貼貼的不用說,舉凡親朋好友來訪,不論是否用餐時間,鐵定要客人飽餐一頓才肯放行。逢年過節更是親手製作蘿蔔糕、粽子等應景食物,贈予親朋好友分享。一方面感謝大家年來的互相扶持互相幫忙,一方面感謝老天爺讓大家逢年過節有好吃的東西吃。在那物資困頓的年代,讓大家都能吃飽真的是身為一家之「煮」最大的成就,相信「吃飽沒」這句話,在那個年代是代表著一份濃濃化不開的人情味。

不過隨著時空背景的轉換,現在的生活環境和當年相較只有一句話可以形容,那就是「什麼都變了」,唯一不變的是婆婆那份傳達其關心與問候之情的方式。婆婆每天生活當中最重要的事還是「你吃飽沒?」每逢週末假期,嫁在附近的姑姑們必得攜家帶眷回娘家共襄盛舉。婆婆則會從一週前即開始策劃該次的聚餐,輪到那個女兒下廚幫忙,要煮什麼,哪道菜要去哪買上材,哪道菜要先燙過、要慢燉…等等。等到大夥全員到齊時,家裡擺出的陣容相較於市面上吃到飽的餐廳絕不遜色。在婆婆的認知下,請客時倘若盤底朝天,讓客人有想吃而沒吃過癮的情況可是很都丟臉的事,所以佳餚的量之多,鐵定讓你吃到「爆」。然後婆婆會很欣奮地問抓著每個來吃大餐的兒孫們,一次又一次的問:「有好吃嗎? 你有吃飽沒?菜有夠吃嗎?」等每個人回答說「很好吃,吃得很飽!」然後你會發現婆婆那份滿足之情溢於言表,同時開始期待下次的聚餐不知是何時…。

不過現實總是挺殘酷的,婆婆身體狀況隨著年齡增加,總是每況愈下,轉眼之間滿桌佳餚即可上桌的盛況已日不復日。不過婆婆實踐「你吃飽沒?」的精神,實在令人既感佩又不忍。即使身體狀況實在不允許她再在廚房裡忙東忙西,她總是要挑戰自我的極限。她會一大早醒來,乘身體狀況較佳時,先撿菜,做一些準備工作,然後上床休息一下,等有力氣了,再起來洗洗切切…。直到晚上大夥下班的下班,放學的放學,圍坐在餐桌享用一桌豐盛的晚餐,是婆婆這一天努力的成果。

現代人講究吃得健康,吃得好,反而不希望吃太飽。對於婆婆執意要如此勉強地要你吃飽,有時候真會讓人感到吃不消。總覺得婆婆年紀都這麼大了,去操心誰有沒吃飽,是否有點太過濫情,反而給晚輩莫名的壓力。我這當媳婦的,跟著她在廚房當個傻傻的助手多年,沒能學會多少廚藝,倒是對婆婆實現這句「吃飽沒」的精神有了一份真正的體會。現代人懂得為自己過日子,但是還是不免迷惑為什麼過日子?婆婆一輩子是為她身邊所有的人過日子,只要她有力氣做點為人付出的事,讓你了解她對你的好,她一定要勉力而為。在婆婆屢次「時不我與、力不從心」的感嘆聲中,更是突顯出這種生活價值觀的可愛和可貴之處。那是為身邊每一個人付出無限的關愛而過日子的一份喜悅和成就。
----

2009年9月13日

中心網頁改版_意見


建構一個畫面讓進入這網頁的人有想像的空間
我希望中心網頁既然要改就改的更貼近人心一點。針對網頁的使用者而言,具體而充斥想像空間的畫面是吸引人注意的方式,中心可以結合展示空間與網頁做一個對應,用一個簡單的畫面描述我們在中心所堆砌的未來生活。

2009年9月11日

中心網頁改版

中心的網頁將要改版
請大家說出自己的意見

http://touch.ncku.edu.tw/

2009年9月8日

未來的鑰匙

---
幾天前回到家
老哥看我拿出一大串鑰匙在試門
提到了如果有「萬能鑰匙」的未來想望
我忍不住給他想了一下..

http://tw.myblog.yahoo.com/jw!YIAvPXiaHx.y7YOIMO9SFyv4/article?mid=5267#yarttrk
http://tw.autos.yahoo.com/auto_information_article2/url/d/a/060225/4/pkm.html

原來現在的科技
不論是在交通工具還是在門鎖方面
一直有在往這個目標前進

未來這種「類鑰匙」的辨識系統
應該可以歸納成2種形式
一種是要攜帶的
另一種則是不需要攜帶的

攜帶式辨識目前有結合手機的產品
畢竟手機已然被視為不可或缺的出門配備了
但是不可否定的
還是有忘記帶出門的風險
所以我覺得不需要攜帶的辨識系統
才是我們未來真的需要的

然而一定會有人質疑
指紋辨識系統的建檔
會不會有社會安全的疑慮
我是認為這當然可能發生
但是既然未來科技需求這樣發展
那相關的配套措施
一定也能應運而生
我們擔心這個.. .
似乎真的太早了 XD
---

2009年9月7日

電子紙,未來趨勢?

---
電子紙的研發主要目的是要取代部份的螢幕(LCD/LED/電漿)及紙張,因為它具備了這兩者的優點,因此很多人認為電子紙將會是未來的趨勢,而就投資而言,現在也是最佳的進場時機。

對此觀點,我十分存疑。

仔細思考的話,紙張可以粗略的分為用完及丟以及可以保存這兩種,雖然依個人習慣不同,丟棄的紙張種類與數量有異,但一般來說,多數的紙張都會被丟棄,像是考卷、教科書、報紙、雜誌、帳單、筆記紙,有時甚至是別人送的卡片或信紙也難逃被丟掉的命運。

人們大量使用且大量丟棄紙張可能有幾個原因,第一、成本低用途廣,第二、紙張的變化性大,形式大小不受限,第三、容易閱讀及書寫,第四、印刷相當便利迅速。就因為紙張容易印刷又方便閱讀書寫,價格便宜又適合各種不同的用途,人們即使有了電腦螢幕,即使都使用電子檔,紙張的使用量還是沒有減少,電子檔的出現並沒有取代紙本,只是讓文件多一種形式而已。

因此,電子紙在形式上頜螢幕其實是比較類似的,它無法像紙張一樣提供多種形式及用途,它的成本也相當高(即使未來價格下降,也還是會與螢幕價格接近),他在閱讀及書寫的限制也與螢幕相似(除了電源),而對於內容物的取得,它甚至比電腦更麻煩。

當我們說電子紙具備有紙張及螢幕兩者的優點時,其實也等同於說它擁有兩者的缺點。

所以我猜想電子紙大概只能用在某些很特定的功能上,無法像業者宣稱的如此美好,電子書或許可行,但電子海報就幾乎不可行,試想一下,當某各單位需要頻繁的使用到海報,頻繁的程度讓電子海報的成本可以低於紙本的海報時,該單位還是有極大的可能性會選則螢幕,不會自行發光的海報意味著使用者還要幫它打光,而輕巧的電子海報又可能被人偷走,且螢幕所支援的功能又比電子海報更多,因此要使用者只因為省電而選擇電子海報實在不太可能。

電子紙標籤就又更加不可能,若是在經費允許,且商品需要嚴格控管的情況下,商家還是可能選擇RFID標籤,而不是電子紙標籤,因為無論是在價格、體積、管控度上,RFID都略勝一籌。而且RFID所能結合的其他功能更加強大,讓商品的管控不只是在商店內進行而已。

也許電子紙產業還是會發展起來,但我認為它只能取代很少部份的紙張及螢幕,因此,對於未來而言,我們或許只是讓生活中多了一項電子產品而已,就像NDSL一樣。

環保?我想那只是口號。
----

科技與獨特性

這是我收到的某篇e-mail
不同的候車亭造型 讓大家看了趣味一下


候車亭造型
1.摩洛哥風情車站,位於,呃……英格蘭



2.LED車站,這個屏有6英尺大,不知道能玩些什麼



3.英國頭頂長草的車站,草下面肯定有泥巴,最後牽一匹馬來就完美了



4.德國專為 Vitra design museum 設計的車站



5.秋千版車站



6.位於雅典的校車版車站,應該不是校車專用吧



7.愛沙尼亞車站



8.空調車站,杜拜人好有錢



9.十分抽象的車站,位於西班牙



10.吊床車站,等車的時候還能好好放鬆一下



11.美國優瑟美地瀑布附近的車站,與環境非常配



12.日本的草莓站



13.位於巴西聖保羅的球門公共汽車站,不愧是足球王國



14.未來派的巴西庫裡提巴公共汽車站



其實看完這些我不知為何突然想到致吟學姊上次說到了一句話
''我覺得現在的科技產品都長一個樣''
讓我思考到生活之所以有趣味,不管是一個小小的候車亭,還是整個國家風情、景象、人事物
都因為有其獨特性,讓生活充滿了新奇感
有動機去閱覽群書、去旅遊、去增廣見聞
科技就是其中一種途徑讓我們可以去接觸
但我也開始擔憂是不是科技同時也會讓很多事物的同質性增加
小到一個小小的產品,大到所有的超介面化的都市
看起來都是一個樣...
如何同時擁有科技便利又能維持個人化和獨特性
提出來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電腦癮 (網絡成癮或上網成癮)

---
這是一個近幾年才出現的名詞。其與病態賭博有著相似的衝動行為。上網成癮定義是:由於過度使用網路,使用者本身的社會功能如工作、學習和生活等方面受到嚴重的影響和損害。

關於網路成癮下面的網址有很詳細的說明
http://highrisk.ncue.edu.tw/internet.htm

從心理角度上來講,網路使用者對網路產生依賴性和耐受性,患者只有通過長時間的上網才能激起興奮來滿足某種慾望,因此可能忽略了身邊如家人、伴侶及朋友甚至引響其工作、學習、生活。當他們試圖減少使用網絡時間,有可能出現吊癮症狀如坐立不安、憂鬱、消沉或暴躁等感覺。嚴重者甚至出現幻覺,無法分辨現實及虛擬網路世界。

從生理角度來看,沉溺上網行為對人體的健康影響甚大。大腦持續處於高度興奮狀態引起腎上腺素異常增加、交感神經過度興奮、血壓升高,誘發心血管疾病、胃腸神經官能症、緊張性頭疼、導致失眠、背部疼痛、眼睛疲勞等;同時還可使人情緒急躁、抑鬱和食慾不振,可能併發頭昏眼花、雙手顫抖、近視加重、緊張焦慮、情緒低落、疲乏無力及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長時間的上網還使人忽略甚至是不願與外界交流,行為孤僻,喪失正常的人際關係。曾經發生網路成癮者其不眠不休的上網導致死亡的案例,併發有重症胰腺炎、暴發性菌痢、血糖增高、急性肺水腫及多臟器功能衰竭等等。

所以一般不影響正常生活的使用網路行為雖然不能算網路成癮,但使用者仍應自我約束使用時間適時休息,多安排一些接觸人群的活動或運動等,作息正常規律建立多元的興趣、嗜好不要讓網路打亂工作和生活以避免成癮。

蘿蔔


現時外國的學者對網絡成癮的五大種類分類如下:

網絡關係成癮過份投入網上關係
例如聊天室、留言版及即時溝通工具如ICQ, MSN, Yahoo Messenger等;
網絡色情成癮
強迫性瀏覽網上成人網站/色情資訊和參與網路性愛;
網上賭博
上網主要圍繞網上賭博, 購物等;
資訊超載(information overload)
強迫性網瀏覽網頁(Web Surfing)或不斷地查尋資料庫(Database searches);
電腦成癮強迫性玩電腦遊戲
這不僅限於連線上網的網絡遊戲

分類資料來源:
http://addiction.nzdemo.com/internet.php
---

2009年9月6日

『家俱,家聚』之反思

---
這兩天一直思考這個餐桌。以下提供幾個問題讓大家思考一下。

首先,我奶奶以前很愛嫌我媽煮的飯 (婆媳之間的問題),若奶奶看不慣媳婦煮的飯怎麼辦?這時候做丈夫或兒子的就辛苦了?
另外,兩個家庭的吃飯時間不一樣怎麼辦?如果使用者是雙薪家庭,通常吃飯時間會晚一點,因為下班後才煮飯,或者是下班時間不固定時,雙方會不會因為配合的問題產生爭執呢?
最後,像老師先前說過,當老師打電話給自己女兒卻沒人接時,其心中多少會有點情緒。因此,父母一直約不到兒子吃飯時,他們心中會不會有不悅的狀況發生呢?

以上問題僅是假想,給各位思考一下。
---

2009年9月5日

Microsoft's Vision of the Future


影片中為微軟模擬的未來生活。在影片中不難發現有許多我們熟悉的科技,例如:電子紙、影像辨識或觸控的技術等等。另外,影片中也凸顯出未來手勢操作將可能取代許多的按鍵功能。但這樣的操作模式是否真的合適且容易學習呢?我最近才操作了朋友新買的蘋果電腦,有好多的手勢指令可以使用,但使用者必須摸索並養成習慣後才能上手。未來,我們是不是必須記憶很多的手勢指令才能使用電子產品呢?這樣對使用者會不會產生相當大的負荷?或者是增加操作錯誤的機會。另外,每個年齡層的成長背景不同,在行為的認知上也可能不一致。因此,如何讓每個人都容易學習、記憶且一致,可能是這項技術導入時需要費心思考的吧。不然就會像我一樣,每當換一個品牌的手機後,就必須要學習如何輸入文字和如何解開鍵盤鎖等功能。現今,我們花在熟悉介面使用的時間實在太多了,希望未來能越改越好用,而非越改越麻煩阿。

智慧窗戶


最近我們探討的議題中有窗、桌和相框。藉此機會,讓我向大家介紹飛利浦發表過的智慧窗戶。這項產品背後所使用的科技是一種智慧材質,國外的學者通稱這類的材料為Smart Material 。這類材料有個共通的特性,當這類材料受到外力 (電擊、光照或加熱等等) 時,會瞬間產生質變,可能是液態變成固態、透明變成不透明、透明變成有顏色或產生形變,但這不稀奇,其特別的是,當外力消失時它可以恢復原狀。過去,這類材料多半用於航太工業,近年已慢慢被引進到一般的生活產品。
飛利浦利用這類材料的特性,去創造玻璃上的紋路或顏色,並結合人的動作與產品進行互動。我不知道這類的產品是否有打動消費者的內心?大家可以想想看,這樣的產品是不是各位預期的未來之窗呢?

手機和雨傘

---
你大概不會把手機和雨傘聯想在一起吧,可是,他們真的是一掛的。

傘一開始是設計用來遮雨的,近代才有雨傘、陽傘之別。不過,不論是雨傘還是陽傘,現在的傘可以說是既不能遮雨、也不能遮陽,反而比較像是個人服飾上的配件,裝飾為主。

不信的話,請看看傘的演化史。傘做為遮雨的器具,演化至今,能禁得起風吹的寥寥可數,雨傘一旦開花,就不是雨傘了。另一方面,為了擴大傘的消費市場,於是業者擴大其功能,使其不只是遮雨,也可以遮陽,所以有陽傘的出現。陽傘也叫洋傘,因為這樣的傘是西洋人先發明的。但是,陽傘要能遮陽、檔紫外線,就必須是深色的,最好是黑色。矛盾的是,陽傘是為女人設計的,而女人為了美感,不喜歡深色的陽傘,於是乎市面上的陽傘都是淺色系,於是乎,陽傘就不陽傘了。

雨傘不遮雨、陽傘不遮陽,那麼現代的傘是什麼呢?它其實已經轉變成一種服飾、一種隨身的配件,是要跟流行的、講品味的。很多年輕的女性喜歡買傘、換傘,因為現在的傘小巧、細緻、漂亮,讓人看了就想擁有;再加上不貴,於是每一位年輕的女性手邊、車上、家裡都有好幾把。又因為容易壞,所以可以經常換新、買到新款式。

手機的演化也有這樣的趨勢,基本上都是商人行銷的手法造成的。手機一開始是設計用來打電話的,爾後增加了許多其他的功能,但是通訊仍然是大多數人使用手機的主要目的。為了擴大手機的消費市場,業者開始設計更小巧、更精美、更炫的手機,鎖定年輕人、女人這些追求時尚的族群。於是,手機的款式不斷推陳出新,而消費者也就不斷地換手機了。有的人可能擁有兩三支,有的人則半年一年就換一支。手機不再只是手機了,而是一種服飾、一種隨身的配件,是要跟流行的、講品味的。

所以,「手機和雨傘」真的是一掛的。
---

2009年9月4日

簡介:電子紙/電子書

---
目前人們一般生活中所使用的閱讀介面可分為螢幕(LCD/LED/電漿)以及紙張這兩大類,但這兩種閱讀介面都存在這一些很基本且難以解決的問題。

螢幕主要的問題是,所有螢幕的設計都有背光源,因此不適合長時間的閱讀,而且螢幕無法克服視角的問題,最後,螢幕都需要長期供電,難以攜帶(即使是筆電,目前電池的蓄電力也還無法供應長時間的閱讀。)。

而紙張最大的問題就是環保問題,我們生活中大多數的紙張都是用完即丟,即使是像是書本這類被設計為長期保存的紙張,還是有很大的機會被人們丟棄。紙張另一個問題是重量太重,學生們的書包重量早在多年前就受到社會的重視,但始終沒有減輕的方案。

而電子紙可說是介於LCD螢幕與一般的紙之間,擁有兩者的部份優點,並試圖取代部份的閱讀介面。

電子紙主要的技術是用兩片透明的、可彎曲的電極薄膜,中間包覆一層電子墨水,當上下電極通電時,墨水中的黑白正負極粒子便會顯現成文字,因此電子紙的運作方式比較像是印刷,每通一次電就改變一次畫面。

而且電子紙只需要電極的控制元件,不見得需要背版,沒有背光源(自身不發光),因此可以很薄、也可以彎曲,就像紙張一樣。

再者,電子紙只有在通電的那瞬間需要消耗電力,與持續發光的螢幕在電力消耗上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只要充電一次,就可以攜帶外出使用很多天。

因為有以上優點,目前已有多家廠商投入研發市場,無論是美國、日本、歐洲、大陸都有廠商陸續推出相關產品,包括電子海報、電子看板、電子標籤、時鐘、手機,以及最熱門的電子書。

電子書的熱賣是從亞馬遜公司(Amazon)推出的Kindle開始,該產品熱賣並引起電子紙熱潮的最重大原因是「提供整合服務」。亞馬遜公司本身是網路書籍通路商,亦自行開發了電子書硬體,然後與通訊業者合作,讓消費者在買了Kindle之後,可以無線上網至Amazon購買下載電子書籍。

除了書籍內容取得方便,電子書籍的價格也是吸引消費者的原因。在美國Kindle售價約350美元,一本實體書約20美元,而下載一本電子書籍約10美元,因此,只要買了35本書之後,購買電子書就會比購買實體書來得便宜了。

若要複製Kindle成功的模式,電子書必須要整合以下幾種業者,並由其一擔任整合者,整合各業者提供完整的服務。
l 閱讀平台業者:硬體技術製造者,目前台灣已有多加廠商投入,元太目前為電子紙的主要供應商,而友達及提投資的SiPix也全力投入技術研發。
l 電信業者:提供無線網路服務。
l 通路業者:提供電子書籍的販賣平台,如博客來。
l 內容提供者:提供電子書籍的內容,如各大出版商。

以Kindle的例子而言,擔任整合者的是通路業者,但其缺點是封閉式的購買管道,缺乏多元性。而由SONY推出的電子書,則是由SONY擔任整合者,結合了內容業者、通路業者以及通信業者,在SONY的模式當中,雖然消費者的選擇較多元性,但使用上的便利性較低、消費者所需支付的金額較多。

雖然在台灣,電子書已受到各種業者的重視,像是中華電信已在手機中提供電子書下載服務,友達與元太科技十分投入閱讀器相關技術的研發,而UDN也試圖整合通路業者及內容提供者。讓電子書在台灣問市,現階段最需要的,就是有力的整合者出來將各家業者的服務結合,以完整配套的方式銷售,才有可能受到讀者的青睞。
---

產品設計


針對大家前天發表的內容,我整合了一些人的想法,也畫了一些東西給產品設計的各位參考。

2009年9月3日

E世代的教育新趨勢

---
我從一篇"E世代的教育新趨勢"中發現一個有趣的名詞"虛擬人格特質"。如果未來的世界更加E化,環境因素是否會讓人產生"虛擬人格特質"。當人與人完全不需要面對面時,那一個人會有幾個身分?當學校也虛擬化後,老師會不會失去教育學生心智發展的能力?在缺乏同學間的互動後,會不會喪失待人接物的生活規則呢?

另外,說到E世代的教育,這讓我回想起大學時代的遠距教學,以前的學校被區隔為兩個校區。因此,學校將一些通識課程採用遠距教學法,這樣一位老師可以一次教受兩個不同校區的班級。學校的願景相當美好,希望兩個校區的學生可以藉此互動,但結果卻是遠距的一端睡成一片。所有同學上完一個學期的感想是,非常像在補習班看教學錄影帶,就算老師在講笑話,也達不到師生互動的真實感。也有可能是因為我們已經習慣老師在講台前的真實感,而非投影出來的畫面,未來的學生是否能夠更適應這就不清楚了。
---

2009年9月1日

未來生活想望-城市交通

---
未來生活的世界中,汽車是無輪胎的磁浮式,靠著地心引力而飄地面約10公分。車子可以設定在「自動駕駛」的狀態,並且電腦總是會調整到與前面車輛保持在一定的安全距離內,因此絕無追撞情況的發生。每個十字路口有交通部設置自動感應與控管車輛的行駛順序;紅燈時,近路口的車輛們都會被自動調整為靜候的狀態,這時駕駛人如果誤觸的前進器,車體也不會前進。人類再也不必看上方的紅綠燈來辨別是否有行人或車輛,市容也更加的乾淨整潔。汽車行駛入市區時,速度也會被城市電腦所控管,任你空踩油門也是無法任意加速;更棒的是,再也不會有駕駛人車輛因超速或闖紅燈而被開單的問題出現,因此保障了行人的安全,人的權利與生活行走品質更受到重視。

行進中的汽車如果欲臨時停車,只需按下停車鈕,車子會自動調停到離你最近的停車格中,由於是磁浮式的汽車,車身可前、後、左、右直進式移動,完全不用技術,只要滿20歲的公民都會駕駛。大家不能,也不需要急著超前面的車,因為一旦把車開進了道路系統,車子便可設定自動駕駛,你只需沿途欣賞風景即可。

微電腦偵測導航系統更是全家出遊的好幫手。計畫出門旅遊時,在家或公司系統確認民宿或觀光景點後,導航系統便會得知你的行程並記錄在資料庫中。車體內的基本配備是3D環繞式立體影音系統,螢幕會自動投影在每個家人的眼前,字體可個別隨意調整,不怕阿公阿嬤忘了帶老花眼鏡。大容量保鮮室是基本配備;車內也附有垃圾收集盒,這個小小的收集盒內嵌在車體內,可以在三秒內急速壓縮與分解你所丟入的各類家庭垃圾、廚餘,使之形成微細有機肥料,你可以直接丟在路旁的大樹下或草地上,提供植物成長的養分。未來的趨勢是鼓勵全家踏青出遊,強調人類與大自然萬物的和平共處。

未來的世界中,人們所謂的都市並非高樓林立,幾乎都二至三層樓而建的平房式建築,與一般住宅區沒有兩樣,各店家或住家的綠地與建地的比例是幾乎都是四比一。未來世界大家幾乎都在家裡工作或是在地下街各層上班,所以主要的商店街與連鎖型賣店都在地底,地下總是熱鬧滾滾的不夜城。地底也有帶狀交通工具(磁浮列車)在各大站穿梭往來。但是地面上的世界幾乎總是寧靜而祥和的,由於商圈都在地底,都市區也就沒有光害與噪音,每個晴朗的夜晚,一抬頭總可見燦爛的星空,地面總是閒適而清新明亮的。

因此整個道路規劃不像現在的從兩線道一直不斷急速地拓寬成八線道;相反的,汽車道又變回了兩線道,公眾運輸系統也是磁浮車體。這時大眾幾乎都選擇搭乘公眾運輸系統,因為班次密集,車資便宜,配備符合人體工學的高科技舒適座椅可自由調整移動。車內環境乾淨而明亮舒適,車體行進間穩定、無移動感,踏進公車就像進了一家裝潢簡單卻溫馨的餐廳,果真在未來的公車裡也提供各式美味早點讓趕公車的人們可以不擔心遲到的問題。

整個都市因為綠色大型植物的大量種植而充滿自然的芬多精,而不再有工業革命以後汽機車所排放的廢氣荼毒人類的日常生活。

生活步調閒適卻處處充滿便利,這是未來科技高度應用在城市交通,甚至都市整體規劃的一個藍圖想望。
---

未來的學習

---
學習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自然的、一種是人工的。自然的學習是生活化的、不自覺的、不經意的、有清楚的功能性目的、有清楚的個人意義,幼兒的學習屬於這種形式。人工的學習是刻意的、非生活化的、有意識的、抽象的、需要勉力為之的、比較缺乏個人意義,學校教育下的學習屬於這形式。

學習的形式取決於人所需要的知訊量,以及知訊的易取程度(accessibility)。當所需要的知訊量不高時,學習傾向是自然式的。當所需要的知訊量很大,而知訊的易取程度卻很低時,學習就會以人工的方式進行。隨著人類文明的演進,文明社會中所累積的知訊愈來愈多,人類的活動也愈來愈多樣化,個人知訊的需求也就隨著不斷提高。同時間,知訊的易取程度卻相對地低。因此,好幾個世紀以來,學習一直是以人工的方式進行,教育制度也因此大興其道,成為人類社會中的獨特產物。

知訊的易取程度可以決定學習的形式。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學習方式都是在知訊不易取得的情況下演變出來的。因為知訊不易取得,所以學習要設定知訊範疇(學科)、以特定的媒介(教科書)、特定的人(教師)、在特定的場所裡(教室)、以特定的活動(講課、讀書、考試)來進行。這樣的學習會演變出一些為教而學的內容和活動,所以是很人工的,也是非生態的學習。
不過,從二十世紀末葉開始,網路科技與資訊科技的突飛猛進使得知訊的易取程度不斷提高,知訊的取得不但更加快速、而且更加隨時隨處。十年之後,想像一下,紙本的書籍不再是知訊取得的主要管道(甚至可能會被淘汰),教師不再是唯一可以傳道授業解惑的人(網路行,則必有我師焉),學習不必在教室裡(可以在家裡、辦公室裡、麥當勞裡、火車上、捷運上、路上、公園裡、深山裡…),不需要有固定的人講課,不需要在固定的時間地點聽講,不需要考試打分數製造學習上的競爭(學習變成是一種合作的活動),學習是為了解決生活上的問題,有明確的個人意義與切身感。十年之後,學習或許將因此從人工的形式回到自然的形式,或者至少趨近自然的形式。

人的大腦先天上有很強的學習機制,自然的學習符合大腦的先天設計,可以使學習變得輕鬆、有效率、有樂趣、又有收穫。科技的發展如果能配合人性,才能真正擴充人的能力。
---

未來生活想望

----
總是習慣了享受現代的科技成果,突然要想像一下未來的生活,才發覺真的是天馬行空,摸不著邊際。

我一直在想,阻礙這整個世界進步的,到底是什麼?以前在看一些古文明影片的時候,我都在想,他們是不是真的比我們文明,或是說曾經比我們文明?
然而,為什麼他們終究還是消失了呢?

是戰爭? 亦或是大自然的反撲?
終窺其究,一切都是人類自己造成的。
人類就像是自己挖了個文明的洞,然後自己跳了下去,千萬年來,皆是如此。

* 戰爭
「活的好好的,為何要打來打去,自相殘殺...」
相信大家對這些話都不陌生,這是許多無辜災民的心聲。然而卻又莫可奈何,這世界總是有幾個無知又自私的害群之馬,為了自身虛榮的權力利益,把世界弄得烏煙瘴氣,文明倒退...。

* 大自然反撲
大自然永續經營的共同意識,在近來的社會中漸漸萌芽。石油、天然氣等礦物的浩劫,也是大家都知道卻又害怕面對的問題。然而,這該是我們需要正視問題的時候了,如果大家仍舊心存僥倖,那滅絕的,將不只是文明,連人類最基本的生存,都是極大的考驗。

戰爭的議題,似乎不是我們三兩句可以避免的。人類的私心,始終深不見底...。然而,自身的環保,卻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為大自然盡一份心力的舉手之勞。像是垃圾分類、還有幾年前實施的購物環保袋,都是可以從自身做起的。但是雖然大家都明白這些的可行性,但往往為了便利或是成本等問題,依舊選擇了犧牲環保。

所以我在想未來的世界,既然我們的科技,可以消耗這世界的資源,那是不是也可以創造我們需要的資源呢?或是利用科技的方法,讓大家願意去使用或是著手環保的行動呢?

工程師 vs. 心理學家

---
陸佑楣是中國大陸三峽工程的總指揮,三峽工程各種項目創「世界之最」,堪稱是他專業生涯的「代表作」。對於建三峽大壩,外界始終充滿反對的雜音,對工程破壞三峽生態的質疑,陸佑楣挑戰環保人士觀點。他認為,水庫是生命必要的資源,是人類文明動力的來源,只要做好完善評估,反對興建水庫沒道理。他說,「原生態是不存在的,宇宙不斷在變動;人活在地球上的目的,就是不斷地改變地球,改造地球的面貌,以適合人類生存」。陸佑楣的這句話正是我們從小學到的「人定勝天」觀念的最佳代表。

今天聯合報的名人堂,洪蘭教授寫了一篇題為「大自然不允許你犯第二次錯」的文章(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5110580.shtml),文末的一句話和陸佑楣的說法有著強烈的對比:「人需要常常被提醒自己的渺小,要在大自然中生活是必須要與自然共生,而不是時時想用科技去征服自然。」。

陸佑楣是偉大的工程師,洪蘭則是懂得人性的心理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