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星期去參加了一個工作坊,主要在談[生活實驗],也就是所有的科技產品,都應該讓使用者在生活用使用,發表使用感想,讓製作者改善。
其中有一位講者提到一個概念我很喜歡,他說:
跨領域根本不可能整合,尤其是當彼此所使用的概念和語言都不同的時候,我們要做的應該是跨領域學習,在學習對方的專業,知道對方的專業語言及背景之後,跨領域的不同專業才能對話。
當我們不願意放下自己的專業,虛心與對方學習時,溝通真的不可能發生。
學會放下身段,與對方學習,才能溝通。
昨天是生活實驗工作坊的最後一天,要對自己的產品做一份完整的報告。
我們這一組的報告者,是一位電機所的專任助理和認知所的我。
報告結束後,評審說出的第一句話就是
「你們就是典型的只有跨領域合作,沒有跨領域學習!」
然後我捫心自問,到底問題出在什麼地方?
我有完整的人文心理背景,對於電機所使用的相關技術也有一定的瞭解,為什麼設計出來的產品卻毫無人文色彩?
人文的色彩、人本的設計到底應該如何呈現在科技產品當中?
人的需求到底應該要如何被認定? 如何被認可?
只是設計出一個人物設定、生活情境、使用情境,這樣就算是具有人性化的評估了嗎?
或許就是因為我對於人性還太不瞭解,才無法讓電機背景的人從我身上學習到什麼。
也或許又是因為我對於該要滿足哪些人的哪些需求,還找不到一個評斷的方式,所以才無法設計出一個人性化的產品。
但又或許最根本的是,即使跨領域學習了,還是難以讓兩個專業溝通吧。
----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我也常常在納悶,設定一個人物、情境、或故事就是以人為出發的設計嗎?還是以自己為出發的設計。這個也是我一直想突破的,是不是有更好的方式讓我們以人的需求角度觀看事物。雖然我們自己也是使用者,但我們只是一個部份而已呀!以前在念設計所時,我們常常被警惕,不要為了設計而設計。我想我們跟"中心"也在拉距,我想我們都不想只為了那三件產品而構想那三件產品。但我也還不清楚如何不讓那三樣東西框住了自己的思考。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