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31日

一心多用與交通安全

---
2009.7.29紐約時報報導:「開車時使用簡訊會大幅增加車禍的風險」。這項研究是由Virginia Tech運輸研究所針對美國100多位卡車司機進行為期18個月、總計三千英里的連續車內監測。研究的結果發現,開車時使用簡訊而導致碰撞車禍的可能性是未使用簡訊時的23倍。在碰撞之前,司機的眼睛盯在簡訊手機上的時間幾達5秒之久。在高速公路上以時速110公里計算,五秒的時間相當於150公尺的距離。這麼長的距離裡,視線都沒有放在前方的路況上,確實很恐怖。美國有些州有規定開車不可以使用簡訊,不過,大多數的州並無此規定。再說,要執行這項規定也不容易。但是,這樣的研究發現還是讓人覺得開車時禁止使用簡訊的規定是有必要的。

不過,如果我是卡車司機的話,我會反對設置這樣的規定。你們要知道,長途開車是很累的、很無聊的。如果不做點事,很容易會打瞌睡,這樣更危險。除了喝提神飲料、抽煙、嚼檳榔之外,可以和朋友聊聊天是最有幫助的。所以卡車上通常都有無線電話,現在有手機當然就更方便了。不只可以用嘴巴聊天,也可以用手指頭聊天。當然,我知道一邊開車一邊打手機、傳簡訊是很危險的。可是,難道不能有人設計一種手機,方便卡車司機一邊開車一邊打手機、傳簡訊嗎?或者,我們可以訂出一套準則,教大家開車時要如何使用手機才能不影響行車安全。或許,駕照的道路考試項目中可以新增一項「一邊開車一邊打手機、傳簡訊」。

以上的願望其實反映一種不同的科技態度。科技並不會因為我們反對、抗議就消失,因為科技是自有人類以來就有的東西,它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部份,不可能令它消失的。因此,與其反對它,不如教導人學習善用之、巧用之。如此,可以降低新科技所帶來的不適應與耗損,提高其預期的效益。
---

方便帶來不便

---
科技改變了我們的認知、我們的行為。自從有了伊媚兒、行動電話之後,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方式已經產生了有趣的改變。

有一天早上我對小女兒發了一頓脾氣,起因是他前晚忘了把手機充電,而那天他非常需要用到手機。那天早上他要自己一個人從台南坐火車到斗六和她二姐會合,一起去劍湖山玩。因為是第一次單獨出遠門、坐火車,我比較不放心,所以前一晚我就提醒他手機要充電、要帶著,以便可以隨時和我、和姊姊聯絡。偏偏他前一晚只顧著做自己的事,沒把手機充電的事先做,隔天早上起來才發現手機沒電,趕著充電,這樣當然來不及,我聽了就生氣了。一邊叨唸他,一邊還得去找一些銅板和電話卡給他帶著,告訴他,到了斗六車站,萬一沒看到姐姐,就找公共電話亭打電話給他。然後他媽媽就帶他去車站搭車了。我從他出門就開始擔心著,怕他坐錯車,怕他坐過站,一直到二女兒打電話來說接到了,我懸著的一顆心才放下來。

我在想,如果沒有手機的話,我大概就不會生氣了,小女兒也就不會挨罵了。有了手機之後,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變得很方便,可是或許是太方便了,以致於有時連絡不順暢時,反倒產生焦慮誤會生氣。我和太太就常常為手機的事而相互抱怨。他常常帶了手機卻沒接,只因為他的手機通常都放在手提包裡,常常會不知道手機響而漏接。我呢,則因為有點重聽,也常會漏接電話。因此,我們的生活裡多了一樣讓我們口角吵架的事情。其實說起來不是甚麼大不了的事,卻讓我們因此爭吵互怪,為什麼會這樣子呢?也許啊,手機帶來的方便,改變了我們對他人行為的預期,也讓我們等候的耐性降低了。 「電話就在你身上,我卻老是連絡不到你,那你何必帶手機呢?」這是我對我老婆的抱怨。我女兒則說我:「后,老爸,你很遲鈍ㄝ,手機響那麼久都沒有反應喔!」二女兒前一陣子也因為忘了帶充電器回學校,結果手機無法使用,害我無法和他聯絡,只能等他想到的時候借同學的電話打給我,讓我很失落。

除了手機,伊媚兒的方便也帶來不少困擾,因為傳遞太快速即時,因此我們也跟著期待收信的對方要立即回信,如果沒有在一天內收到回信,我們會揣測發生什麼事了,是不是我用詞不當冒犯了對方,或是我的要求不合理、對方無法接受。當然,也有可能對方沒收到信,因為現在垃圾信件太多,有些信會被伺服器上的篩選器莫名其妙地過濾掉,有時候則會因為對方信箱塞爆了,信沒能寄進去。我有這些預期,我的親友同事學生當然也會。昨天一位學生寄了一封信給我,我看了,沒時間馬上回,今天就收到他的另一封信,問我收到他的信沒有。有些人怕信件被漏看了,一次寄兩封三封,也頗令人困擾的。當然,信件難免會因為傳遞的過程出問題而未能寄達,大家都有此經驗,因此,就有人巧妙地用這個理由當藉口,對不願或不知如何回信的郵件來個相應不理,等被電話或碰面催問了,才故作驚訝地說,我沒收到啊,你甚麼時候寄的,地址有沒有打錯。而如果我們是對方的話,心裡大概會說:別裝了,不想理我就明說嘛,找這種爛理由來唬我!

看來科技帶來的方便壓縮了人與人之間應有的安全距離與空間,反倒會造成許多尷尬與不便。
---

2009年8月30日

未來生活想像-未來城市

網路新聞上看到和未來生活想像有關的文章
和大家分享一下: )

文章請看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827/8/1pz89.html



有時我們認為,科技也許會抹煞掉一些傳統美的事物、或是一些曾經在歷史上為人類足跡寫下寄路的器具(像是大家熟悉的大同電鍋,不僅僅是老一代的回憶,也是許多莘莘學子在外求學的好幫手,也許未來也會被某產品所取代了),但我們無法阻擋科技的進步,或者是說,我們擋不住這波趨勢。但是我們可以保留現在的一切,讓未來的人了解我們這個世代的成長背景,藉此讓他們來學習、使生活變的更加美好。畢竟,科技的發展,是希望能讓大眾能夠生活得更舒適、更有品質,而不是反而被科技所制約。


也許未來真有像文章敘述的一天到來,這樣對於地球的負荷來說也能減輕了,大家也不用再煩惱北極的冰只剩下多少面積、北極熊沒地方可住的危機,每個人的生活自然也就有品質了。

誰來讀書?

---
台大教授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一套「電視新聞瀏覽器」。據報紙報導,這套系統可以幫閱聽者把一篇文章、一段新聞報導的重點擷取出來,可以「自動下標題,進行分類,甚至能將冗長的新聞剪成精華片段,讓讀者在十幾秒內瀏覽完畢。」

這樣的產品讓「沒趕上開會的上班族不必把冗長的會議錄音從頭聽一次,可透過電腦運算得知重點,馬上知道老闆的重要決策。」這套系統也可以應用在教學上,「學生只要在家裡透過遠距教學聽課,不必費心記重點,由電腦擷取精華片段,」就能應付好多門課,讀完好多原本讀不完的書,而且還可以輕鬆拿高分。有了這套系統,閱聽人可以少花時間、少掉幾根白頭髮,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參觀過這位教授的實驗室,對他在自然語言理解這方面的研究甚為佩服。電腦科學日新月異,我對於電腦所可能做到的沒有什麼懷疑,有朝一日人工智慧或可比擬人腦智慧。不過,我對於人類是否應該讓電腦取代我們所做的事則有一點看法,提供大家慎思。

認知科學的研究告訴我們,人在閱聽一篇文章的時候,會自然地擷取其中的主題、重點,留存在記憶中。一篇短的文章、簡單的文章、或寫得好的文章,閱聽者不太費力就可以抓住其中的重點、精要。文章比較長、比較複雜、比較難的時候,閱聽者就必須多用點時間、多費點力氣,去理解、組織、從而整理出其中的主題與重點,做出摘要。這樣的過程是學習的一部份,也是知識建構的一部分。把這樣的過程從人身上拿掉,用電腦取代,是否合適?

我在大學教書,常常感嘆大學生、甚至研究生讀文章寫摘要的能力相當不夠。我不怪他們,因為他們在小學、中學的時候被教壞了。小學的國語文教學極少訓練學生寫摘要。中學裡,一來教科書都寫得很簡潔,二來老師學生為了應付升學,老師必須幫學生整理重點(名師),或者學生乾脆把所有的內容都當做重點,生吞活剝的統統吃下去。整個中學教學,頭兩年是趕趕趕(趕進度),接下來的半年是炒炒炒(炒冷飯),目標是把所有的課程內容都記到滾瓜爛熟,即便是一綱多本,也是如此(所以學生唉唉叫),為的是萬無一失。這樣的學習使學生養成的閱讀習慣是字字皆重點、句句皆精要。

進了大學,要讀的書變多了,老師也不再提示重點的時候,就茫然不知所措。今天的教育已經把學生教壞了,那麼,電腦科學、人工智慧的研究目標是不是要把未來的學生教得更壞?偉大的工程師們:學習是個體的活動,不能由他人取代,當然也不可由電腦取代。擷取摘要是一種學習的活動。電腦或可當秘書,幫老闆擷取摘要。但是電腦不可以當溺愛學生的老師,取代學生學習。

認知科學的研究也告訴我們,閱聽一篇文章的時候,主題、重點雖然是我們要擷取的精華,但是,文章中的細節並非不重要,也並未被拋棄。閱聽這些細節是為了要與我們既有的知識做連結,以便為這篇文章的主題重點編織豐富的背景情境。知識並非許許多多重點的堆砌,知識是一篇篇完整的故事。只撿拾別人(或電腦)提供的重點的人,只能跟著人家喊口號,東施效顰而已。那不是真正的理解,也不是真正的知識。偉大的工程師們:人工智慧的研究目標難道是要電腦會做人做的事,然後讓人不再會做自己原本會做的事嗎?

人類發明器物的目的是為了擴充、提昇自己的能力,歷史上的許多發明對人類文明的進展確實產生重大的助力(文字、紙、印刷術)。但是,歷史上的有些發明卻也給人類帶來不少弊多於利的禍害(火藥、槍砲)。網際網路的發明使得知訊的流通不再有障礙,獲取知訊變得容易多了。但是,學生們在準備報告的時候,不再願意花時間讀完所有的知訊,然後整理、組織、消化成自己的知識後寫出來,而選擇用剪剪貼貼的方式,拼湊出一篇自己也不知道重點何在的文章,交差了事。知訊是豐富了,可是知識呢?偉大的工程師們:我們能不慎思嗎?
---

手機症候群

---
聯合報98.8.30e世界版有幾篇有關手機症候群的報導,頗有意思。

1. 根據手機業者的統計,大多數年輕人平均一年半換一次手機。不過,也有人患了「落伍焦慮症」,只要有新機推出就忍不住搶先購買,用三到六個月就賣掉換新的。

2. 年輕人常換手機,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很容易掉手機。

3. 美國社交名媛派瑞絲希爾頓換新機像換新衣,是個超級手機奴。他看秀時經常上網傳簡訊、發email打發時間,面對狗仔隊跟拍和正面攻擊時,他常以講手機電話來掩飾自己的不安。

4. 電信業者的廣告詞打出「讓溝通更加暢通無礙」,其實相反的,手機有時反倒是現代人「拒絕溝通」的工具。手機對派瑞絲來講猶如一道護身符和防火牆。當他拒絕溝通、與人互動時,就隨手拿起手機講電話、打電動。

第四點讓我聯想到一個問題,網路真的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嗎?這恐怕要看情況而定。美國的一些研究顯示,Skype, MSN的出現確實讓兩代和隔代之間的互動更方便,爺爺奶奶隨時可以透過網路享受遠距含飴弄孫的樂趣。但是這些研究也發現,假日子女回家與父母團聚的次數也相對地減少了。

所以,網路科技真的把家人拉近了,還是反倒推得更遠了呢?

Marin說得好:「千言萬語比不上一個擁抱」。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還是要有身體上的接觸才有真實感與滿足感。一個簡單的握手其實並不簡單。
---

2009年8月26日

家具,家聚廣告

看了一些汽車廣告 ,覺得這個非常棒:
(不知道為什麼台灣的汽車廣告很喜歡強調家的重要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4x3Cdd9wB0
(資料來源:youtube~三菱汽車)

廣告就可以利用 ,
小時後父母對消費者的無法忘懷愛與關懷(例如說懷念媽媽幫忙夾菜、生病餵食等)
或小時候家裡的互動(兄弟姊妹一夾人搶飯搶菜吃,結果讓雞腿給弟弟的哥哥隔天被媽媽帶進廚房吃好料的,或是弟弟幫忙頂罪報恩之類的情節),
使其反思有多久沒有和父母家人相聚?
是否懷念大家同桌吃飯歡樂交談互動的過去?
忙碌的生活家人可以一起承擔分享相互加油打氣。
(如果是拍給在外工作的孩子~那就可以加入『這樣的忙碌意義為何?還不都是為了家人? 』的概念)

還有一個廣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L2Q_2qeAQc&feature=related
(資料來源:youtube~奇美真幸福)
雖然個人認為這個廣告本身和他自己的產品連結力不足 ,
但它所要傳達的對家人的情感正是我們所強調的 。
(男人的成功來自家人的幸福?!之類的)

我抒情文一直都不是很好呢!大家一起來幫忙想一下正式的內容囉 蘿蔔

對這三項產品的比較分析

沒辦法弄成表格,所以以下用條列方式呈現:

產品設計一 (投影機+屏)

優點:
1.收納方便不佔空間
2.比較適合一般小家庭的裝潢(只要有天花板來掛主機及投影屏就好了)
3.容易加入其他活動(例如一起看電視),可以增加互動機會及意願

缺點:
1.和市面上的投影機形象難以作區隔(頂多多一個攝影鏡頭...),雖強調的功能不同但容易讓消費者想到替代方案(流失客源)
2.在外住宿的學生沒有可以掛主機跟投影屏的地方

建議:
產品獨特性及形象需要靠廣告來加強

產品設計二 (小鳥鏡頭)

優點:
1.可愛討喜(裝飾)
2.平時可以當時鐘
3.可以到處擺放,有桌面的地方就可以「家聚」
4.大小可以多變,方便不同需求的人使用(在外遊子可能就需要小一點的SIZE)
5.麥克風、喇吧位於無線控制器上,可以一邊走動一邊說話(拿東西之類的)
6.主機可以搬來搬去到處都是互動的好地方

缺點:
1.無線控制器的攝影機位置需要改善(由下往上的攝影方式不易顯露人的表情,易被擋住)
2.放在餐桌上佔空間

建議:
主機本體可以加裝麥克風跟喇吧

產品設計三(一體成型)

優點:
1. All in ONE 的設計
2.能創造出沿伸的桌面,營造出在同一張餐桌吃飯的錯覺
3.符合我們想推廣「一起吃晚餐」形象

缺點:
1.鏡頭位置需要改善
2.擺設地點將會受限(需要比較大的空間)
3.消費者在購買的方便性不足(很大台,回去組裝問題等等)
4.難以加入其他活動(例如一起看電視),可能會減少互動機會

建議:
內嵌電磁爐其實有點多餘,不僅限制消費者餐桌擺設(火鍋一定要擺那裡)而且會增加產品體積及事後保固維修的困難

總結:

就實際面而言一般消費者多會選擇一或二,比較好配合家庭擺設,而產品一多會是家庭對家庭的互動,二就比較像是加班的父親或在外讀書的孩子與家人同聚晚餐會選擇的。考慮到生病必須在床上吃飯的一些老年族群,一或二也將會是較佳的選擇(二可以放在小桌上)。

但三卻是最符合我們希望推行一同吃晚餐這個互動的產品設計,且「同一個餐桌一起吃飯」這個機會的製造很溫馨且對消費者而言很新鮮,較有經濟能力且感性的消費者可能會選擇這項產品。

希望大家有新的或不一樣的想法可以提出反駁^^一起腦力激盪 蘿蔔

2009年8月25日

『家俱,家聚』之 文案:圍爐不只在年夜

----
隨著都市化的腳步,許多年輕一代的家庭儘管已在都市紮根,卻仍避免不了遊子離家求學工作的情況,甚至許多上了年紀的祖父母輩寧願留在自小成長的鄉村安享晚年,也不願離鄉到都市與子女同住更得適應新生活,家人分隔多地的不便遠大於方便,久久才見面一回,相聚還得提前預約時間地點,老式大家庭晚餐簡單的溫馨熱絡早已不復存在。

然而,在外地求學工作、已然脫離父母掌控的你,獨自用餐時,即使有朋友們熱鬧相陪,腦中曾不曾浮現嘮叨又貼心、一邊嫌你胖卻又怕你不吃一邊拼命夾菜給你的母親,吃飯時不多話只沉默看電視的父親,還有愛笑愛鬧邊分享近況的兄弟姊妹一起吃飯的歡樂情景?

或者,已成家立業的你不再與父母同住,有著自己的家庭與生活,家庭溫馨晚餐的同時,會不會想著年邁且身體日漸虛弱的雙親,究竟有沒有正常吃飯按時吃藥,擔心照顧了自己一輩子的雙親老了會不會連自己都照顧不好?

甚至,不與子女家人同住的你,只與老伴甚至是獨自晚餐的沉默與寂寞特別難熬,思不思念著離家的子女,想知道他們求學或工作的情況,也許更想念著即將上小學的可愛小孫子?

『家俱,家聚』這項產品就是為了回應這些需求而產生,以做為家俱的前提下,消弭空間上的距離,達到讓家人相聚的效果。

『家俱,家聚』所包含的不只是高科技與智慧,還有因應人的需求而產生的人文意涵;選擇「用餐時間的相聚」做為主要訴求,一邊吃飯一邊談話,不會造成單純視訊時談話空檔的冷場,相比之下要來的自在許多;一回到家,也許仍與家人分離,但一個簡單的家俱,幾個容易的操作,坐在桌前便能重現與家人一同吃飯的真實與溫暖,讓「圍爐不只在年夜」,身雖分處兩地但心是在一塊兒的。

該注意的是,『家俱,家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加家人見面的時間及機會,消弭距離帶來的疏離並讓彼此聯繫感情,但卻帶不來實體的相處接觸,「千言萬語比不上一個擁抱」是有其道理在的,在享受伴隨科技而來的便利時,也別忘了多回家走動探訪親友,親密接觸的美好是再高的科技再貴的產品都換不到的。

(補充一點,「圍爐不只在年夜」是這一篇的slogan,歡迎大家給我意見。)
----

2009年8月24日

[文章分享]上癮的社會

---
以下這篇文章是Jack Kornfield在《踏上心靈幽徑:穿越困境的靈性生活指引》〈上癮的社會〉的描述,他說:上癮是一種強迫性的重複依賴行為,我們用來逃避感受、否定生命的難題。廣告慫恿我們跟上時代的腳步,繼續消費、抽菸、喝酒,渴求食物、金錢和性。上癮讓我們麻木,看不見真實,助長我們逃避自身的經驗,而社會還大力鼓吹這些上癮行為。

最普遍的上癮行為就是追求速度。科技社會迫使我們加快生產和生活的步調。國際牌曾推出一款新錄音機,廣告說它可以用雙倍的速度播放,而聲調仍然維持在正常範圍之內。廣告說:「因此,你可以只花一半的時間聽到邱吉爾或甘迺迪的演講,或經典文學作品!」我懷疑他們是否也推薦以雙倍速度來聽莫札特或貝多芬。伍迪.艾倫對這種強迫行為提出評論,說他去上速讀課,能在二十分鐘內讀完《戰爭與和平》,結論是:「那是有關俄國的書」。

在一個要求幾乎以雙速度來生活的時代,速度和上癮會使我們對自己的經驗感到麻痺。在這種社會裡,幾乎無法讓身體安頓或與心保持連結,遑論與人或我們生活的地球互相連結。相反地,我們發現自己愈來愈孤立、寂寞,不僅與人隔離,也脫離了生命的自然網絡。一個人在車內、大房子裡,用手機、隨身聽緊緊夾著耳朵,以及深深的寂寞和內在的貧乏感,是現代社會最普遍的悲哀。
---

來討論產品設計吧~

目前我們有三種設計方案,

第一種和第二種都是分為螢幕及主機兩個部份,差別只在螢幕是要用投影的,或者是一般螢幕(液晶或電漿螢幕)。

第三種則是一體成形,將所有的功能都設計在一張桌子當中。

相關設計請參考之前的文章,方案一是用投影的,方案二是用螢幕,方案三是一體成形的設計。
請大家發表自己的看法。

產品名稱出爐囉,接著來想標語吧~

投票結果『家俱,家聚』獲得5票,『新世代三合院』獲得3票。

所以產品的名稱就確定為『家俱,家聚』。

接下來就請大家想想行銷上的標語囉~
像是,

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營造溫暖和和諧的家庭?

『家俱,家聚』是讓您全家團聚的家具。
讓您找回宇家人同桌吃飯的溫暖時光。
讓您擁有與孩子間共同的話題。
讓您再次看到年邁父母的和藹笑容。

讓我們一起找回歡樂的家庭時光吧。


2009年8月22日

情感溫度是未來科技生活的元素

---
現今時下科技產物外貌特色大多是光滑、具金屬質感,為的是要創作出有時尚與高科技產物的形象,常讓人一眼就有新貨「閃亮亮」的意象感。

為什麼「高科技」、「時尚」老是會與「光滑質感」或「金屬光澤」幾乎劃下了等號?

廣告公司或是媒體企劃通常在描繪外太空場景或是一些未來科技生活的想像空間時,皆是在白色與藍、黑色系中適時加入銀色系的元素點綴,來達到所謂的「未來感」。從手機到汽車的表現,現代人食、衣、住、行、育樂幾乎離不開的光滑造型外殼設計。

但是「光滑」在視感上或是觸感上,卻往往容易讓人感覺「冰冷」,造型趨勢皆偏輕與偏薄,固然符合攜帶的方便。但人類非機器,人心也不是機器做的,心具溫度。未來的科技應用於生活上是否也須朝人性情感溫度的需求角度面來思考?

過去傳統的舊家具或是舊物件,無論是木製的手感或是陶器的顏料滴融,物件表面在歲月刻劃的痕跡下,確顯得美麗而富詩意;舊有的城牆或古畫也因此而深具歷史感。工業革命以後的規格化製作,使得大量的低價石化生活製品充斥各類店家。

雖然在一定的經濟程度上提供了生活的便利性,但物件一損傷就丟,不喜歡就換新。多數人類不再那麼珍惜身邊的物件。對於物件沒有感情的產生是可悲的,人類日常生活由各類物件圍繞(檯燈、杯子、椅子、沙發),如果對周邊物件沒感情,一個人又怎麼會對所生存的世界產生感情的寄託。

大多數消費者選擇的是廣告意象創造出的未來世界。商業廣告的催眠式宣傳:「換新手機,你離現代世界就更近了一步」、「現代世界就是時尚」,「換新手機才是時尚」,如果「不換這隻手機你就落伍囉」。

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會陷入這個產界的行銷手法中,不過,也許可以想想:科技產物的設計是否只能以白、銀、灰黑為主;「除了追求時尚,我們還可以追求什麼」;或者「手機非得要經常更換嗎」;在未來,有沒有可能是一台特殊材質的外殼,可隨心情或是潮汐日落而有所變化的手機,這樣就不用老是為了換新外殼而花錢換手機。外殼顏色的明度和亮度都可以自行調整,而內建軟體系統則可以隨時到特定門市或是付費網路重新下載,多達數種廠商可供消費者選擇。並且手機也藉由太陽能甚至是月光來蓄電,再也不用老是購買一堆電池、充電器,尤其是目前大多數的小家庭:四個人就有四支手機,如果手機廠牌型不同,一家庭就有四個充電器,四個備用電池,加上四種傳輸線,如果每一年都全家都更換一次手機,電器垃圾的產出是十分驚人的。未來科技如果進步到可以整合所有手機規格與無線傳輸的功用,便可為地球環保盡一份實質的助益,省下資源並減少電器垃圾的產生。當然目前現實生活中,各家廠商為了賺取利益,是不願犧牲電器周邊小物所產生的利益來源。加上大多數的發明者無法意識到「地球」目前的生態危機,而朝向非永續或繼續選擇破壞環境的方向來營利。

消費者追逐時尚的心理該不該不滿足?設計者從領導流行的前提來做設計對嗎?

「科技」加上「行銷」製造出了一種「我可能會需要」的心理。大眾被電視與路上的各式廣告招牌催眠了,人性裡面所謂的念舊及對舊物情感的寄託與憶念情愫,在功利為導向的科技世界裡尚未被完全的發揮與重視。未來生活與科技的方向,是否有可能朝具有人性情感上的「溫度」來設計。真實質感與手感的物件,不只融入大自然的意象與元素,甚至開發自然材質來做產品主要結構,例如藤製的電腦主機殼,會不會散熱功能更天然又效果好,期望未來科技生活與人類原生自然環境沒有阻隔才是。


有個討論到關於全球手機氾濫的文章,裡面提到了許多統計過後的數據:
http://mtlin.org/archives/27 回收手機垃圾山
---

2009年8月21日

產品名稱來投票囉~


目前有以下四個候選名稱,請回覆本文寫下自己喜歡的名字,並簡短的說明原因。

1. 家俱,家聚。

2. 新世代三合院。

3. e世代三合院。

4. Home, Sweet Home。

星期一中午截止,歡迎找親朋好友來投票喔。

2009年8月20日

產品設計(方案三)



產品規格:
All in ONE(內含桌子*1、投影屏*1、攝影機*1、投影機*1、麥克風*1、喇叭*2、內嵌電磁爐*2)




產品功能:
1. 可將投影布幕直接收納於桌面凹槽。
2. 內嵌兩個電磁爐,使用者可以直接在桌上烹煮食物。
3. 喇叭配置於布幕後方
4. 廣角攝影機,左右與上下都可旋轉達120度
5. 投影機內嵌於桌面下,藉由光線折射投影在布幕上



特色:
1. All in ONE 的設計。
2. 多功能高價位。
3. 外型美觀。
4. 能創造出沿伸的桌面,營造出兩地使用者在同一張餐桌吃飯的錯覺。

產品設計(方案二)

產品規格及功能:

1.觸控螢幕(含攝影機、通訊裝置)

*小鳥眼睛為攝影機

*當親友臨時呼叫,或連線中時,小鳥會來回走 動作為提示。

*使用者可以設定Family time的時間。










2.無線控制器(含麥克風、喇叭):可隨意擺設




使用情境:

*平常螢幕上會顯示出時鐘及月曆。
*時間走到設定的時間,會自動切換為連線視窗。














特色:
1.平時可當成時鐘及月曆使用。
2.無線遙控器可隨處擺放。

產品設計(方案一)









產品配備:


1.主機(含投影機、收音器、喇叭、通訊設備) 1台
2.投影屏 (含攝影機) 1個(尺寸任選)



特色:


1.投影屏好收納。

2.投影機可懸掛。

產品名稱(遠距即時影音系統)

目前大家想到的產品名稱中,受到喜愛的有:
1. 家俱,家聚。命名概念:本產品不但是未來不可或缺得家具,也可以讓家人團聚一堂。)
2. 新世代三合院。命名概念:我們在一面牆上投影可以想像他是與另一個房間的連結,多遠 距離都縮小到幾步之間,如果在四面牆上都打上投影,連結了父母兄弟姊妹好友,很像從前三合院那種大家同住在一起的大家庭社會。)
3. Home, Sweet Home。

大家如果有想到新的名字,請回應本篇文章。

星期五中午至星期一中午進行產品名稱投票,老師一票當兩票,其他一人一票,歡迎找親朋好友上來投喔。

遠距即時影音系統

之前有一個設計團隊利用遠距即時影音系統的概念,設計了一個叫做「超時空魔法窗」的產品,該產品主要訴求住在兩地的家人,特別是年長者族群,希望可以讓非同住的家人可以隨時瞭解對方在做什麼。

該設計考量到有些人對於在網路上申請帳號,並且連線邀請對方參加視訊等步驟有操作上的困難,因此設計了點對點連線方式,使用者只需要打開機器就可以自動連線。

但是經過我們的討論之後,覺得「隨時」的連線,容易讓使用者有受到監視的感覺,而感到不愉快,甚至拒絕使用產品。而且,隨時的連線違反了任何人都需要被尊重的需求,也忽略了任何的溝通與互動,其實都需要在雙方都具有溝通意願時,才能達到正向的效果。

因此,我們保留該產品的概念及某些設計,並加以修正包裝為另一項產品。

我們的產品概念是,為了提昇家庭的功能與非同住家人的互動,應該要著重在溝通的品質,讓使用雙方都感到輕鬆愉快,因此,我們提倡『回家吃晚餐』的概念,讓非同住的家人約好在某一時間,回家透過遠距即時影音系統「一起」吃晚餐。

這樣的產品附帶了一個很重要的社會價值,即使工作繁忙、分住兩地,家人一同吃晚餐的美好時光不應該被犧牲,因為一起共進晚餐,可以讓家人有共同的活動、共同的話題,以及固定的相處時間。這樣的互動,才能真正的提昇親子關係及家庭功能,解決目前社會人們與家人疏離且冷漠的現況。

2009年8月17日

T. S. Eliot "Statistics"的註釋

---
這篇文章是Chris Davidson對T. S. Eliot "Statistics"這首詩所做的註釋,因為寫得好極了,所以轉載於此。未經同意便逕自轉載是因為這是網路上轉載再轉載的,並不知出處,因此無法提供。如有人知道,請告知。先謝謝了。

In his poem “Statistics” T.S. Eliot condemns obsession with science and modern technology that causes nature and history to be forgotten. In the first stanza of his poem Eliot addresses a “lady” who thinks “too much of speeds and pulleys and cranes,” which repres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en he goes on to say that the Woolworth Tower has “made [her] blind to Egypt and the pyramids,” he is saying that her obsession with new things and technology has made her blind to what the human spirit and will alone can accomplish, represented by the pyramids. The pyramids could also represent history and art, and the Woolworth tower could represent trivial commercialism that makes many people ignorant to the finer things of which humans are capable.

Eliot also tells the lady in his poem that she is “too much impressed by motor-cars” and that she has a “false historic sense.” Her awe of motor-cars could again represent a fascination with the products of commercialism and industry, but, on another level, it could represent technology and the modern age. This fixation on modern ideals causes the lady of the poem to have a “false historic sense” in which she probably views the modern age and condition as ideal and impressive, rather than admiring ancient accomplishments.

Eliot then contrasts himself with this lady by writing that he is “perplexed at God’s expense of electricity on stars.” His wonder represents a wonder of nature that the lady lacks because she is too impressed by technology and science. He also writes that he will “weigh the seas” and “count the sands along the shore” and “Despise all moderns, thinking more of Shakespeare and Praxiteles.” Eliot is saying that he will consider that grandeur of nature rather than man-made edifices and gadgets. It is also evident from his comment about Shakespeare and Praxiteles that he prefers the accomplishments of old to new accomplishments, and the comment also suggests an interest in the arts that the lady of the poem did not have.

The modern man-made world is full of technology and human contrivances, and it is also full of statistics that boil everything down to numbers, component parts and science. In his poem “Statistics” T.S. Eliot is offering his opinion that adopting modern philosophy and reducing wonders to mere technical details is inferior to the awe of human spirit and nature that he possesses.
---

一首嘲諷現代科技的詩

---
這是T. S. Eliot寫的一首嘲諷現代科技的詩,詩名為"Statistics"「統計」。抄錄於後供大家思考。


Lady, you think too much of speeds,
Pulleys and cranes swing in your mind;
The Woolworth Tower has made you blind
To Egypt and the pyramids.
Too much impressed by motor-cars
You have a false historic sense.
But I, perplexed at God’s expense
Of electricity on stars,
From Brighton pier shall weigh the seas,
And count the sands along the shore
Despise all moderns, thinking more
Of Shakespeare and Praxiteles.
---

2009年8月13日

未來科技生活想望

我常在想,未來的生活會是怎樣?
科技會把我們帶領到哪裡?
什麼才是人們想要的進步?
怎麼樣的未來才能夠稱為進步?

我希望可以在這個地方,和更多的人討論每個人喜歡也想要的未來生活。
然後偷偷的期待,我們想要的未來,真的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