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改變了我們的認知、我們的行為。自從有了伊媚兒、行動電話之後,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方式已經產生了有趣的改變。
有一天早上我對小女兒發了一頓脾氣,起因是他前晚忘了把手機充電,而那天他非常需要用到手機。那天早上他要自己一個人從台南坐火車到斗六和她二姐會合,一起去劍湖山玩。因為是第一次單獨出遠門、坐火車,我比較不放心,所以前一晚我就提醒他手機要充電、要帶著,以便可以隨時和我、和姊姊聯絡。偏偏他前一晚只顧著做自己的事,沒把手機充電的事先做,隔天早上起來才發現手機沒電,趕著充電,這樣當然來不及,我聽了就生氣了。一邊叨唸他,一邊還得去找一些銅板和電話卡給他帶著,告訴他,到了斗六車站,萬一沒看到姐姐,就找公共電話亭打電話給他。然後他媽媽就帶他去車站搭車了。我從他出門就開始擔心著,怕他坐錯車,怕他坐過站,一直到二女兒打電話來說接到了,我懸著的一顆心才放下來。
我在想,如果沒有手機的話,我大概就不會生氣了,小女兒也就不會挨罵了。有了手機之後,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變得很方便,可是或許是太方便了,以致於有時連絡不順暢時,反倒產生焦慮誤會生氣。我和太太就常常為手機的事而相互抱怨。他常常帶了手機卻沒接,只因為他的手機通常都放在手提包裡,常常會不知道手機響而漏接。我呢,則因為有點重聽,也常會漏接電話。因此,我們的生活裡多了一樣讓我們口角吵架的事情。其實說起來不是甚麼大不了的事,卻讓我們因此爭吵互怪,為什麼會這樣子呢?也許啊,手機帶來的方便,改變了我們對他人行為的預期,也讓我們等候的耐性降低了。 「電話就在你身上,我卻老是連絡不到你,那你何必帶手機呢?」這是我對我老婆的抱怨。我女兒則說我:「后,老爸,你很遲鈍ㄝ,手機響那麼久都沒有反應喔!」二女兒前一陣子也因為忘了帶充電器回學校,結果手機無法使用,害我無法和他聯絡,只能等他想到的時候借同學的電話打給我,讓我很失落。
除了手機,伊媚兒的方便也帶來不少困擾,因為傳遞太快速即時,因此我們也跟著期待收信的對方要立即回信,如果沒有在一天內收到回信,我們會揣測發生什麼事了,是不是我用詞不當冒犯了對方,或是我的要求不合理、對方無法接受。當然,也有可能對方沒收到信,因為現在垃圾信件太多,有些信會被伺服器上的篩選器莫名其妙地過濾掉,有時候則會因為對方信箱塞爆了,信沒能寄進去。我有這些預期,我的親友同事學生當然也會。昨天一位學生寄了一封信給我,我看了,沒時間馬上回,今天就收到他的另一封信,問我收到他的信沒有。有些人怕信件被漏看了,一次寄兩封三封,也頗令人困擾的。當然,信件難免會因為傳遞的過程出問題而未能寄達,大家都有此經驗,因此,就有人巧妙地用這個理由當藉口,對不願或不知如何回信的郵件來個相應不理,等被電話或碰面催問了,才故作驚訝地說,我沒收到啊,你甚麼時候寄的,地址有沒有打錯。而如果我們是對方的話,心裡大概會說:別裝了,不想理我就明說嘛,找這種爛理由來唬我!
看來科技帶來的方便壓縮了人與人之間應有的安全距離與空間,反倒會造成許多尷尬與不便。
---
手機或是E-mail確實改變了我們對於訊息傳遞速度的要求。看到老師的文章讓我想到我和我前老闆的相處模式。
回覆刪除在台科,老師與學生的研究室並不是在一起的。因此,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大多是MSN或Skype,這樣的溝通方式讓學生必須要全天待命在電腦前面,雙方訊息的傳遞非常快速,且幾乎可以無時無刻;但長期處在備戰狀態,也讓許多學生得了辦公室症候群 (學生研究室幾乎是24小時燈火通明)。
另外,值得反思的現像是,訊息傳遞雖然變得更快速且更即時,卻沒有減少我們的工作時間。實際上,溝通便利帶給我們的是更忙碌的生活與更多溝通上的衝突。反問,是否因為人與人溝通太過於即時,促使人少了點思考的時間呢?是否人與人的衝突就在沒有再三思的狀態下產生呢?
回想自己的高中生活,當時手機還不普遍,因此很常寫信給家人或朋友。這樣的溝通模式很慢,但我沒有等待的焦慮,轉而是ㄧ種期待。當下,我覺得訊息變得格外的珍貴。另外,簡訊或E-mail我們都可能會刪除,但我們卻很少把信紙給丟掉。未來,訊息的傳遞會越來越快這是不爭的事實,也確實有些訊息傳遞必須相當的快速;但是否有些訊息應該放慢腳步或者是改變它的型態,促使方便的生活更"貼心"呢?
真的,科技發達帶來的便利,卻也讓人覺得困擾,似乎讓人沒有自己休息、喘息的時候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