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30日

Exploring Life-Long Learning:Alternative View on Classical Pedagogical Learning

---
「當我們從小學著走路、學著騎腳踏車,這些學習並不會發生問題;當學習發生在『叫人坐在椅子上,好好的學習』,學習便出了問題。」

講者用這句話做了開場白,有那麼點想引導我們「跳脫傳統」的味道。

[演講]Can Innovation be Taught?

---
昨天去聽了一場演講,講者是由NASA來的。
他從設計的觀點,以及火箭研發與製造的過程出發,
談教育與學習,談規範與創意。

概論教育及學習本質差異



---
  如致吟在前面所說的:

  「教育,是上一代用以形塑下一代的手段。
  目的是培養出符合現有文化與社會要求的人。
  學習,則是學到生存與適應這個社會文化的能力。

2010年4月28日

教育、學習大不同

---
一直以來從未思考過何謂教育、何謂學習,只知道到了學校,當了學生,就是在接受教育,藉由學習的過程,讓自己成長,若沒有進一步去思考,或許會覺得教育不就是學習的過程嗎?學習上一代的價值觀,教育成傳統社會上所強壓在學生這樣的一個框架裡,但仔細思索,兩者間確有極大的不同。

2010年4月27日

今天聽的演講

---
今天去聽了「Creating Learning Environments for Digital Natives」演講。
這場演講的對象要當TA的人。
它的重點大約是:

(1)現在的孩子是Digital Natives,他們在充滿Digital的環境中長大;
而我們是Digital immigrant,研究顯示他們的腦結構和我們很不同,
因此我們不能再用傳統千篇一律的lecturing的方式幫他們上課。
他舉了一個learning pyramid,說明增進學習意圖的程度,
這個金字塔的最頂端就是lecturing,兩週後只會增加5%的學習意圖;
而group discussion卻能增加50%的學習意圖。

2010年4月26日

教育與學習

---
在上次的討論之後,我突然好感激我們有一個團隊可以討論。

未來學習這個議題,我們從上學期就一路討論到現在,
期間我和老師還完成了一份近20頁的國科會計畫書,思考未來學習的走向。

但我居然沒有注意到,教育和學習這兩個概念,就本質與目的而言,都是很不同的。
而我們卻混著討論了這麼久,甚至沒有發現其中的盲點。

魔鏡新功能

---
體驗屋臥房內的浴室外,設計了一個稱為魔鏡的科技產品。

我猜測其設計概念應該是從童話故事當中衍生,
當人們洗好澡,以及每日出門梳妝打辦時,
可以透過和魔鏡的對話,獲取一天當中所需的資訊與信心。

原先的魔鏡約有40吋營幕大小,螢幕上顯示了一個女生的臉可以和人對話,
使用者可以用聲控的方式,請魔鏡提供音樂、氣象、影片、新聞等等。

目前新的團隊為魔鏡擁有兩種控制魔鏡的方法,
第一種為原先的聲控模式,另一種為芒草動作辨識。
透過撥弄一支貌似芒草的控制器,以上下、左右等揮動方式控制魔鏡。
新的團隊亦可和照相機連結,讓魔鏡顯示出照片,或將照片傳到手機或電腦。

因此,我們將思考魔鏡可能適用的情境及功能,
讓它更符合我們的需要。
---

2010年4月23日

我的未來不一定要充滿科技

---
很抱歉沒有在時間內繳交,這篇是補上我這禮拜沒有寫上去的:

  我的未來教室裡面沒有很多螢幕和科技,我有高度近視和斜視,光是上課老師用投影機播放電影,大約一小時我的眼睛就會不舒服,所以我不太喜歡到處都是螢幕,感覺讓我的眼睛完全沒有可以放鬆的地方。

未來教室

---
我想像未來的教室是沒有書桌跟椅子,在教室中間幾桌不同造型的小沙發、小圓桌,而教室的兩側是吧台,這樣就可以照顧到想自己一個人坐的學生。

教室的四面牆壁是用投影的屏幕,這樣不管坐在那裡的學生都可以清楚看到投影。

教室與未來的聯結

---
我的想法跟致吟姐很像,
教室裡有多張椅子跟形狀特殊的桌子,
要能夠組合成多種形狀、模式以符合上課情境,
若桌子不適合加入「調整高度」這項便利性,
那麼椅子便要能隨意且簡單操作,就能調整以配合個人高度讓大家都坐得舒適,
坐位部分材質不要求厚軟,但求符合人體工學的弧度。

我的未來教室想像

---
對於現在的大學學習所遇到的幾個問題,
像是師生缺乏互動、評分方式死板、學生出席率及課堂參與不佳等,
我想用一種方式解決,
就是加強學生之間的連結。

我的未來教室

---
教室不再是四面白牆未來的教室由四面投影玻璃構成,上課時可根據授課老師的教學內容改變布景,例如上歷史課時,若教到秦朝,可切換成兵馬俑的畫面;若上地理課時,講到冰河地形,可將布景切換成冰河,讓學生每堂課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也更能幫助學習的效果。

客製化書桌每位學生的書桌就是智慧資訊書桌,且是客製化的書桌,只要學生將自己的辨識卡插進書桌的辨識孔,隨便一張書桌就成為自己的專屬個人書桌,顯現自己的上課筆記以及學習記錄,提醒自己今日的課程內容,以及必須繳交的作業和考試。

2010年4月21日

未來科技教室幾點構想!


---
在未來教室裝備:

1. 即時電子白板
  我認為每位學生手邊應該都有個電子白板可以連線至老師的畫面,在老師上課時,讓每個學生可以即時寫上問題及意見讓老師知道,以彌補台灣學生不敢發言、發問,老師說話沒人回應的窘境。若遇見胡亂使用之學生則可封鎖其電子白板。

2010年4月17日

學習的嬗變與未來趨勢

---
請大家連結到下面的網址,看看我的演講資料,並提出你的看法、評論、回應。
https://sites.google.com/site/lccncku/classroom-news/xuexideshanbianyuweilaiqushi

2010年4月16日

未來科技-虛擬世界學習

  所謂讀萬券書,不如行萬里路。

  無論紙本文字如何傳神,影像圖片怎麼豐富,神遊永遠比不上到此一遊!但現實生活中我們又不可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凡事真的來過一次,如建築系,在沒有拿到學業證書之前,有誰敢讓大一的建築系學生蓋房子?然而,精通書本、考試、作業,甚至畫出精細的設計圖,標出準確的設計材料就可以造出一棟好建築?在不能實做,卻又無法只靠理論的矛盾情形下,我想到了一個天馬行空的折衷方法。

  為何我們不造出一個如現實生活的虛擬世界?

  電影阿凡達裡,主角只要躺進如膠囊般的機械裡,便可操控遠在幾里之外的人造人,就算原本瘸腿也能飛奔!我想到,如果把這個構想結合現在很多人在玩的網路虛擬遊戲,似乎可以做為一種新的學習教材與方式。

  學歷史的,在老師出完題目後,躺入膠囊便可以進入一個虛擬的朝代中,像是玩網路遊戲一般和裡頭的人一起行走,一起吃飯,一起生活,直接回到如夢似真的過去體驗一切,不僅印象強烈,更是好玩有趣。
  學地理的,甚至可以飛到世界各地,埃及金字塔、廣西桂林、美國大峽谷,直接體驗什麼是喀斯特地形,什麼又是熱帶雨林。
  學建築的,可以不怕失敗直接建造現實中不敢嘗試的奇幻想像-反正倒了重新讀取就好。
  學外文的,直接到當地國家解任務,把裡面的人當作NPC,外文絕對突飛猛進。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再多次成功的想像也比不上一次失敗的經驗。若人生可以無限次saveload,那還有什麼不敢做?如果現實可以有無窮盡的支援,那還有什麼不能有?如果凡事可以直接體驗,那麼人生或許便不必限制在長4020的厚重書本裡了。

入學考試&進了大學以後要學什麼?

很抱歉我目前只有零散的想法,也許討論過後再做整理。

關於入學考試的部份,由於曼琳上次提到學生面試時會緊張,
所以我想到周星星想要拜賭神為師,就拍了一捲毛遂自薦的影片寄給賭神,
如果學生面對老師會緊張,老師可以規定影片長度、想要知道的訊息+學生自己的加分表現,
讓學生拍成一支影片,寄到學校就好。
學校如果看完影片覺得你很有意思,也許請你本人再來一次、讓老師們多瞭解你一些,
畢竟我們活在真實的世界,與人互動、面對壓力情境時的應對還是很重要的。

另外,關於進了大學以後要學什麼、要怎麼學?
這個部份可能會因系所不同而有些差異,但在教室部分,可以利用情境幫助學生學習,
就像哈利波特裡面的教室,每間都充滿了各老師的個人風格,
而老師的個人風格又是因他的專長而來,也許可以提供學生一些學習的線索。

2010年4月15日

教育的狹隘與學習想像

教育制度、授課方式、還有考試取向的偏差其實大家都有所感受,這個社會似乎還不明白,以成績來判斷一個人是非常狹隘的,儘管也達到了部分目的:利益取向的培養了所謂的人才、高材生進入這個社會,希望帶來社會的進步,卻相對的忽略了每個人最珍貴獨特的人格特質發展,還有道德觀念的培養。

另外,學習形式隨著網路、everything電子化的發展,也將改變甚大。

在網路上看過一篇對網路學習的看法,網路世代的學習者對圖像的理解比對純文字的理解來的高,而文字正是我們目前學習與閱讀的主要媒介,所以將來,圖像、影片或許會變成我們學習的主要工具,這些不似文字表達出來意義這麼明確的媒介,讓學習者有更多想像空間、更多元的理解方式,希望會讓學習本身變得更活潑更有趣。

最後,偶然看到的一段影片,希望大家可以看看,再一同說說自己的看法。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McfrLYDm2U

學習,抱怨大小事

想來場戶外參觀,基於安全考量,不行
學校總是基於學生安全為由,能不戶外參觀越好,因此當有老師向系主任提出戶外教學時,系主任總是盡可能的委婉拒絕,使得老師無法達到自己原先設想好的教學目標,學生的學習權益當然受損,無奈縱使老師已經擔保了願意負擔所有責任,系主任終究不願答應。所以有些時候並非老師的課程設計不夠靈活有趣,而是礙於程序上不得不如此。

上課內容千篇一律,不翹課也難
若是同一堂課連聽三週的內容幾乎全部一樣,學生豈有不翹課的道理,認真聽課者,聽到都能背出老師所要授課的內容了,去上課也只是浪費時間,去上一次課與上三堂課的學生所學得的東西都一樣,如此低的上課報酬,導致大半的學生寧可翹課去做其他更有意義的事。所以翹課並非全是學生的壞習慣,如此的教學品質,逼得堅持不翹課的學生都無法再自我堅持下去。

老師在教什麼,怎麼聽不懂
有些老師或許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是數一數二的佼佼者,但在教學上,卻是完全的失敗者,縱使賣力的在講台上口沫橫飛,台下的學生依舊一頭霧水,完全無法融入老師的世界,糟糕的是,老師居然無視學生頭上冒出無數個的問號,固我的陶醉於自己的世界,學生急於跟上老師的腳步,無奈老師卻馬不停蹄的向前衝刺,一旦距離拉大了,學生當然放棄無止盡的追逐戲碼,索性分心神遊去了。所以不是台下學生不願認真聽課,而是真的完全無法理解台上師長手舞足蹈的意義。

壞老師是人生課題的必需?

------

昨天和老師聊天時,他提到現在的老師都感受不到學生的尊重,
無論是上課的出席率,還是表現出來的態度。

我倒覺得,學生不尊重老師的態度,是被老師教導出來的。

我來自教師的家庭,爺爺和媽媽都是小學老師,爸爸也在大學兼課,
從小我就是文靜乖巧又尊師重道的小孩,父母也都極重視我的教育過程和環境。

但在我求學的過程當中,我還是遇到兩個壞老師,
讓我學會,有些老師,尊重他就等於傷害自己。

第一個壞老師是我小學高年級的導師,他是我媽同事,
也是我媽特地去拜託讓我進去的班級。
因為我小學時相當自閉,很少和同學來往遊玩,
他大概是覺得這樣不好,無法和我媽交待,所以會要求我做一些我做不到的事,
並且當我做不到時大聲斥責我。
甚至在畢業時,告訴我他是為了我媽的關係,改了我的成積,讓我拿到市長獎。

小學的我沒有任何反抗的意識,覺得老師就是對的,被罵是自己的錯,
被迫拿到獎也不敢和家人同學說,只覺得是自己沒用,就這樣內傷了十年之久。

第二個壞老師,是我高二的英文老師,她的荒誕行徑我就不多提,
但是那時的我已經知道她不是對的。
然後在一個很倒霉的情境下,我和她槓上了,
她趁我不在時打電話去我家,衝去我家找我爸媽興師問罪。

不過我很感激那時我爸媽的行為,我爸媽對我說,他們不支持我公然的反抗。
但我爸媽卻對那位老師說,他們完全支持我的行為和判斷。

所以我並沒有被第二位老師傷害十年之久,了不起一兩個月罷了。

我發現幾乎所有人都會遇到幾個不好的老師,
不好的老師似乎也比好的老師對學生造成更大的影響。

於是我開始在想,讓孩子遇到幾個不好的老師,是他們人生中必需學會的功課嗎?
學會瞭解權威背後的意義,學會對自己信念的堅持,學會面對生活中無法改變的現況?
反正人遲早都要面對社會的險惡?

是這個樣子的嗎?

但反過來說,幫孩子挑選好每一個老師,鋪好美麗的道路,讓他不受傷害的成長,
對孩子來說是好的嗎?

該不會到了最後,一切又回歸家庭 ?!
那教育體制存在的意義之一,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讓社會階級得以流動,不就消失了 ?!

我問我自己,如果可以選擇,我願不願意遇到那兩位老師?
說實話的,我沒有很願意。
雖然他們都讓我學到了人生中很重要的課題 (我從國中起就再也不乖巧自閉聽話了),
但是代價太大了,
就算我不付出那麼大的代價就無法學會那些事情,
代價還是太大了。

--------

大學生的抱怨

------

首先,在大學階段裡,有很多考試都是用分數去評核一個學生的成績。這樣會對一些學生造成不公平,忽略他們其他方面的能力。在人生求學生涯裡,很多人都會用考試分數去衡量一個人。如果學校太注重分數,我認為這就變成了「求分生涯」而非「求學生涯」。
用考試分數去衡量一個人的成績,對一些記憶力較差的同學會造成很大的壓力跟挫敗感,我覺得學校可以因應學生的程度,加上一些額外的措施或方法來評核他們對科目的理解。例如對一些成績較差的同學,學校可以提供一些實習課,讓他們親身的去體驗一下課本的有關內容,使他們印象深刻。又或者把學生的課外活動或社團活動也納入評核的範圍內。我認為在求學的過程中,「好奇心」和「成功感」是驅使學生去學習的重要因素,如果學生經常因為分數考得不理想,久而久之他們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有多少人會對自己經常挫敗的事情還存有好奇心呢?

然後,很多從事教育方面的人員或興辦學校的宗旨皆強調能令學生在“德、智、體、群、美”這五育方面有所發展,但是在現今的教育制度下真的是這樣嗎? 考試只能評核學生在該學科上的能力,似乎忽略了其他四育。
我覺得學校在其他方面的教育做得不夠。因為現在打開報紙或電視機,就會看到有很多罪案的犯案者都不乏一些高學歷的人,他們讀書成績好、學歷高,但是卻對社會造成傷害。
另外,現在很多學校的教育模式都是一樣,在沉悶的教室裡上課,課堂上打開一頁頁印有密密麻麻文字的課本,我個人覺得很乏味,為甚麼上課一定要用教科書,用漫畫不會比較有趣又容易理解嗎? 為甚麼每個學生都要安安靜靜的坐在位置上,出去戶外教學空氣不會比較清新、學生們的精神又會好一點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