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在我人生的各個階段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能我很幸運,幾乎沒有遇過壞老師。前一篇文章我提到在學校學習老師本身的能力還是很重要,其實要讓一個學生有學習的動機、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老師並不一定要很會講課。我認同致吟在「知識的背後……」這篇文章的想法,老師敎的專業知識我會忘記,但是老師敎我的面對人生的態度我卻很少忘記。
國中小我還有印象的老師們通常都是幫助我認識自己的老師,他們會認真的批改週記、作文,和我談論成績和功課以外的事。從小到大我的數學成績都慘不忍睹,但我不討厭數學,因為國中和高中我各遇到一個很好的數學老師,他們不是不重視數學成績和課本裡的知識,但是他們會說:「會不會解很難的數學問題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數學的基本概念、思考方式」、「數學不好也不會活不下去,但是做人失敗人生就完蛋」之類的話。可能有人會覺得,大學以前本來就是填鴨式教育,老師最重要的功能本來就不是專業知識,但是我覺得到了大學其實還是一樣。
大學四年我也遇過幾個好老師,之所以稱他們是好老師,不否認其中有些人的教學非常出色,即使上課是純Lecture,大家都要把他的課程錄音下來,上課來現場聽一次、回家再重複聽幾次,因為這樣的老師上課幾乎不說廢話、每一句話都是帶你進入知識殿堂的重點(這樣講好像很誇張,但這是我真實的心情與感受);另外有些好老師是不太會上課的,上他的課不小心就會睡著的,但是他們都是好老師,為什麼呢?和前面提到的一樣,他們給的不只是課本裡的知識,有的老師告訴我們大學四年要好好把握什麼、要趁年輕的時候追逐自己的夢想;有的老師告訴我們做專業工作(在我們學校那就是臨床心理師)會遇到的困境、要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情。
講這麼多,我想要說的其實是:就算網路上有很多知識、就算我有了動機自己就會去學習、就算只有同學開開讀書會我就能學到比去上課還要多的知識,我還是想要老師。因為老師可以超越課本、超越教材給我更多未來面對人生需要的知識。我一直覺得老師是課堂上的主角、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妥,即使是整個學期都是學生在報告的課,老師也是策劃這一切的人,同樣的形式只要細節不同,學生能學到的東西也完全不同。只要能和學生溝通學生喜歡的方式、能夠接受學生的意見(有時候是不理性的批評),我實在找不到老師應該消失的理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