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百年大業,在體制上不是一朝一夕而成,而是經年累月成如今的傳統,從先秦時代孔子以來,教育就是由老師帶著學生,慢慢開導他們、啟發他們,跟著老師的腳步一點一滴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孔子是因材施教,他不是填鴨式的塞入一堆知識給學生,他要教導學生們學會舉一反三而非囫圇吞棗,所以重視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如果一個學生沒有一顆勤奮向學的心,縱使老師口沫橫飛依舊枉然,給予再多的知識依然無法被學生吸收,但曾幾何時,我們的教育方法早已變了調,學生不再是主動學習的角色了。
尊師重道,一直以來深刻烙印在接受儒家薰陶下的國人心中,也因為如此,大家似乎都將老師捧在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認為學習如果沒有老師作為主要的幫助角色,好像就不能稱作是學習了,如果沒有老師的教導,我們就如同脫韁的野馬,不知何去何從,只能跌跌撞撞的碰碰運氣,僥倖的話就能自學成功,若不幸的話,可能會是事倍功半,以至於大家對於老師是越來越依賴,好像沒有老師,就稱不上是上課,對於自學得來的知識,往往沒有足夠的自信,認為自己所學的就是正確的知識,畢竟大家從小到大的觀念就是「我們老師就是這樣說的啊」,認為老師說的東西就是真理,是不容質疑。
如果想要現在就突然抽離老師的角色,我相信絕對不是件容易的事,畢竟是根深蒂固的觀念,要想在一夕之間扭轉,可以說是難如登天,必須一步一步慢慢的進行,由老師帶著學生們自主學習,教他們如何自學,老師們以漸進式的方式將自己在學習上的學問供應者角色,逐漸轉成輔助學問的被動者角色,讓學生慢慢習慣這樣的教學模式,才有辦法達到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