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31日

求居住的舒適度~

關於未來住的想法,我想就直接套入全球暖化造成的冰河融化來作為環境的背景說明,而且環境的遽變應該是我們這個歲數的人不久即會直接遇到的課題。

如果科技真的那嚜厲害,應該會解救到這個危機,可是科技真的還沒發展到這麼強,地球就好像快被人類弄到毀滅了。所以如果將來海平面上升,全球氣候變化不大,勉強適合人類生活,可用水量也在安全且經濟的範圍內的話(也就是人類不會被熱死、冷死或渴死的狀態下)對於未來居住的生活才能有所更進一步的要求。

首先有天然綠地之處,自然每種生物居住的首選,富人特別具有絕對的條件與機會選購到這樣的優良區塊;窮人只能住到相對資源不足,或是一些被切割細碎的土地。每個人房內的裝潢也是依據個人經濟的富裕程度而各有表現,窮人住小屋,富人住大屋;一般人連買飲用水和支付生活開銷可能要費盡心思;貧富差距的問題,如果沒有已開發國家間相互經濟政策的優良協定,勢必越益嚴重。

對於未來住的想法:內部環境的舒適與基本需求,也許可以靠科技的進步來補足,但是以整體台灣人民居住品質的安全與外在物質條件,其實就亟需政府及國人的努力來改善。無論是社會福利面的增加或是經濟、民生政策上問題的解決,才是最根本的方向。

不然科技如何進步,受益的永遠是金字塔頂端的少數人;就像工業化全球暖化的結果卻是讓未開發的海島國家人民首當其衝的成為無辜受害者。科技的運用應該是要讓全球人民都能受益才是。

其實我對未來生活住的部分沒太多具體的想法,科技的運用就先從改善貧困弱勢居民的居住品質開始吧!

2009年12月30日

今日新聞:「日裔發明家花3萬英鎊打造機器女友」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指出,一名日裔加拿大發明家李忠花了3萬英鎊親手打造一個機器人女友「愛子」,她能夠用兩種語言講1.3萬個不同的句子,並且能夠分辨人臉打招呼...
http://www.nownews.com/2009/12/30/91-2552325.htm

2009年12月25日

學習方式與證明能力的改變

---
整理了一下上周大家的意見,大家對學習模式大致分成了兩派,完全自由學習派和固定教材擴展學習派, 會有分歧的原因還是在於老師的存在與作用,我倒覺得老師是不會消失的,只是老師是誰?在什麼地方?

評估方式的改變

---
我大學念的是數學系
數學這門學問大概近數十年來都沒有顯著的進步
學習由一位老師講述
評估學習狀況的方式還是跟古代一樣
由期中期末考試決定一堂課的成績

現在的工業設計研究所就能說得上瞬息萬變
學習有實作 有討論
大部分的課程都需要仰賴google
評估的方式就改以報告或研究

學習?評分?

---
總覺得目前討論到的學習,
還是太著重於這種有一定評分標準的學習了。
每個人都知道現在的教育需要改進,
但卻被〝成果的認證〞綁住。

學習之觀察與心得

---
我沒有太具體對未來的想像,但就目前的觀察有一點點的心得。

大學生常常有課業以外的抱負跟責任,
就我對課堂上同學的觀察,
在學期的某個特定時段常會有一些人在課堂上缺席,
暫且不考慮刻意翹課的負面理由,
難道這些人都不在意教授規定的出席率跟在課堂上對知識的吸收?

2009年12月24日

網路使用與人際關係

---
最近在思考網路與人際關係的問題,

一般都認為,人們會選擇在網路上建立人際關係,是對現實生活中的關係不滿意,
而在網路中扮演另一種人格、性別,用不同的角色與他人建立關係,
以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

一些文獻當中也指出,能夠在現實生活當中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大學生,
比較不會依賴與沉迷網路交友。

但我覺得網路交友的盛行,不該是要檢討網路,而是該檢討現實生活。

轉錄新聞-派對瘋ok 貼上網不行

----
派對瘋ok 貼上網不行    
猛男裸秀…沒事 好攝之徒…被訴

http://data.udn.com/data/contents.jsp
 
這一篇新聞或許可以和之前的女兵新聞做個對比。
 

2009年12月23日

第六感驚人的潛力

這是偶然在youtube上看到的一場演講



第六感驚人的潛力


這場演講主要說的是消除數位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分際
讓數位科技能夠更直覺化
將科技能夠用在現實
現實世界的動作也能進入科技產品裡

相當認同裡面說的一句話:
"人類其實對電腦沒興趣
我們關心的是資訊
我們想了解許多事情
想知道周遭發生的動態"


與其去製造另一個科技硬體來使用
這個的確更貼近我們的使用習慣
而且能適用的場合幾乎是沒有界線

也許未來的學習模式會變得像這樣
實體電腦所需要的場合也會變少很多

與人的學習

---
我以老師談到的:「紙本的書籍不再是知訊取得的主要管道(甚至可能會被淘汰),教師不再是唯一可以傳道授業解惑的人(網路行,則必有我師焉),學習不必在教室裡(可以在家裡、辦公室裡、麥當勞裡、火車上、捷運上、路上、公園裡、深山裡…),不需要有固定的人講課,不需要在固定的時間地點聽講,不需要考試打分數製造學習上的競爭(學習變成是一種合作的活動),學習是為了解決生活上的問題,有明確的個人意義與切身感。」這段話來作為引述與發想...

2009年12月21日

改變學習形式需先改變認證的方式

---
老師在九月份的時候就寫了一篇"未來的學習"。
其中最重要的論點,在於知訊的易取得程度隨著網路的普及而提高,因此學習的形式可能由人工的學習,演變成自然的學習。

但我認為,影響學習的形式的最主要原因是"認證"的方法。

2009年12月19日

女兵掀衣照風波之回應

---
對於老師所提的女大兵掀衣照風波此新聞之討論,
因為我的回應太長所以另外回應在這篇文章。

首先,輸入正確的密碼打開了相簿並沒有觸犯其隱私,因為相簿上面的密碼意義為:
任何有密碼(或得到密碼)的人都能觀看其內容。

2009年12月17日

電子書與圖層

---
在電子產品方面,
我想到了一個可以裝在電子書上(或是電子螢幕板上)的功能,
比較算是軟體類的東西。

「女大兵脫衣風波」,還是「網路危險再添一例」?

---
報載國軍一位女士官將掀衣照貼在網上,有損軍譽,引來社會各界一陣撻伐。其所屬單位因而做出記兩小過兩申誡的懲處。初聞此事,我的反應和一般人一樣,都覺得國軍的紀律太鬆散,時下的年輕人行為太不莊重,懲處確有必要,否則這樣的軍人要如何保家衛國。

不過,後續的新聞指出,該士官是將其掀衣照貼在個人的部落格裡,只是密碼被人破解,隱私照被貼到網路上流傳,因而造成轟動的社會事件。啊!原來這才是事實的真相。

2009年12月16日

溫室效應與海平面上升

---
最近溫室效應與海平面上升的狀況讓許多人都憂心忡忡,
在未來的幾十年間,可居住的陸地會減少,似乎是難以避免的狀況。

那麼,未來人們會住到哪裡呢 ?
人們會靠怎樣的方法,來解決居住環境變少這個問題呢?

團隊緣起與目的

---
本團隊屬於國科會人本智慧生活科技整合中心當中的一項專案計畫,目的在探討現代科技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想像未來科技生活的各種可能性,以提供建構智慧科技生活的方向。

網路的隱私的吊詭.......

---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103693+112009121600095,00.html


一個被隱藏或設密碼的部落格,當被其它人破解它的內容時,只有內容作者會受到踏閥,破解者卻私毫不用因為侵犯它人隱私而受到責難。

在網路或是虛擬的世界當中,究竟有沒有隱私及道德呢?

2009年12月15日

Leader-陳振宇教授

---
陳振宇 特聘教授 (成功大學認知科學所暨心理學系)

Members



左起: 珮瑜(蘿蔔)、曼琳(marin)、書豪(靶)、慧宇(魚子醬)、易達(胖達)、我(致吟)、伊婷(愛蓮)、奕志(Diago)、侑叡(Rei)

2009年12月10日

我認為的智慧

---
什麼是智慧?智慧是理性與感性兼具,在適當的場合表現出合宜的行為,會考慮到行為或是未來的利弊得失,總是與人為善,會設法運用邏輯或是知識來解決生理及心理的問題。並且我認為只有人類才具有智慧,但並不是每個人類都可以做到有智慧;別與靈長類的智慧,人是一種更深謀遠慮的動物,不一定什麼時候會表現理性,也不一定什麼時候會感性;大多數的人類是以互助的模式生活於世。

智慧於我

---
智慧,
〝ability to apply knowledge or experience or understanding or common sense and insight〞
這解釋最符合我對智慧的想法,但還是有些不同。

人工智慧介紹

---
我查到的一些資料:

何謂人工智慧?即指讓電腦具有人類的知識與行為,並且具有

   學習
   推理與判斷解決問題
   之事儲存記憶
   了解人類所說的語言等能力。

  簡而言之,人工智慧是一門研究使電腦具備聰明特性的學科,以及如何使電腦能做一些目前人類做得較好的事。

智慧科技

---
What's the definition of wisdom?

Howard Gardner (1983)對智慧的定義:「解決問題的能力或是在各個文化背景中,創作該文化所重視之作品的能力」(Gardner,1983)。
(1999)在「再建多元智慧(Intelligence Reframed)」的書中,將智慧定義為:「一種處理訊息的生理心理潛能,在文化環境之下,可以引發解決問題的能力,或是轉化為該文化認可有價值的產品。 」
韋氏字典(Webster’s New World College Dictionary,1997)的解釋:智慧是一種正確判斷的力量,是建基於知識、經驗、瞭解等能力。

智慧??

---
我認為目前的智慧發展,
太著眼於「服務」這件事上面了,
而不是「輔助」這類的需求上。
一切可能都因為人類的惰性,
使得智慧始終走不出應有的廣度。

我們一昧的想要科技幫我們解決所有的事,
但這些事其實是我們就可以完成的,
這豈不是很弔詭嗎?
智慧感覺都不智慧了。

另外,
我認為整合許多科技在一個產品上,
充其量不過就是「酷炫」了點罷了,
沒有經過巧思的安排,
硬是給他「智慧」的名,
感覺有點名不符實。
---

2009年12月9日

給未來教育部長的一封信

---
我希望未來的學習環境都由擴充實境完成
虛擬的教室 教材 連制服都是虛擬的
老師與同學雖然也是虛擬影像 但確實有這個人

因為投影在別人影像上的自己都是穿著虛擬的制服
與自己設定的虛擬髮型(符合校規)
學生可以自己挑選喜歡的髮型與制服
且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在這方面

而課程的選擇更加多元化
由小學開始就培養學生自行蒐集知識與資料的能力
沒有學期制
不會因為固定的學期時間導致課程縱向連接不足 橫向難以統合的問題
大家都能進入自己有興趣的領域
但是能不能順利取得學分是另外一回事

雖然討論與社交都能能由網路完成
但學校仍然是實體存在的
因為這是一個紀律的象徵
使學生能夠有精神、有效率的完成課業
學習設備設置在公共場所也能夠有效率提升其使用率
---

對智慧產品的看法

---
計畫中發展的智慧產品大多是一種與現有產品做比較而給予智慧的名稱
比如說"擁有觸碰螢幕"的桌子是智慧桌
"即時顯示資訊"的窗戶是智慧窗
諸如此類
他們都是日常生活用品運用科技加入原本無法實現的功能
因為以"科技"為本
所以定位為智慧
大家對於這樣"智慧"的誤用 都有一定程度的共識

家聚家俱-引文

---
『可是親愛的 你怎麼不在我身邊
我們有多少時間能浪費
電話再甜美 傳真再安慰
也不足以應付不能擁抱你的遙遠..』

是阿!
電話再甜美,傳真再安慰,
也不足以應付不能擁抱你的遙遠。

您的心聲,我們都聽到了!

現在就安裝「家聚家俱」,
幾個步驟,
讓它把你我的距離都佔有。
---

2009年12月8日

定位˙智慧

---
我們來想想智慧到底是從哪開始起的。
也許是從科幻小說裡機器人的誕生,開啟了我們對智慧的定義。

一開始也許"智慧”的產物 是指能做人們做不到的事,或是我們難以做到的事,

家具,家聚小短文

---
還記得剛搬出去住時,少了家人的噓寒問暖,所以想家;
有了自己的家庭後,每天為了事業、為孩子努力奔波;
因為忙碌,沒時間和爸媽兄弟姐妹們團聚,
也許連爸媽最近喜歡做什麼、喜歡吃什麼都不曉得。

有多久沒和家人在餐桌上邊吃飯一邊閒話家常了?

透過「家具,家聚」縮短地理上的距離
以餐桌的形式營造輕鬆的溝通平台
加上即時影音通訊系統
操作簡便,不用繁複的安裝步驟
彷彿就在同張餐桌一起吃飯
讓我們與父母、與家人的心更加靠近。
---

家聚家俱 問卷開頭

---
多少次把最好的飯菜夾在我們碗裡
多少次深夜給我們蓋好被子
多少次病床前有您守護的身影
多少次我們離家時 您久久的駐立在門前

一輩子的奔波勞碌
卸下後還剩下什麼
一句關懷 一個眼神 一個動作
都能溫暖父母的全部

(後面接愛蓮的 我想不到更簡單明瞭的)
想要每日跟最愛的人一起吃飯
熱鬧和樂的飯桌上,希望你的位置不是空的
'家聚.家俱'就是這樣一個概念的飯桌
簡單的操作、高品質的通訊系統、具啟發的社會意義
這些完美的結合,為你每日與父母有個飯局
---

家俱家聚問卷前短文

--
老伴走了以後,阿財就獨居在鄉下的家中。
阿財共有五名子女,一個月總有一兩個周末子孫們會回來看他,子孫齊聚一堂是他最幸福又快樂的時刻。
他知道孩子在大城市打拚很辛苦、他也不想成為孩子的負擔,所以總是對孩子說:「我很好,不用擔心我」。
其實一個人怎會不寂寞呢?
幸好有家聚家俱,附設投影視訊設備的餐桌、簡單的操作,
讓他每天都能在吃飯時看見心愛的孩子和可愛的孫子、不再一個人孤獨的吃飯。(187字)
---

家俱家聚短文

---
「阿嬤!阿嬤!台北天氣好冷,美濃冷不冷阿?您衣服要多穿點喔!」小孫子問阿嬤。「不冷啦! 小孫孫!阿你菜怎嚜吃這麼少?媽媽幫他多夾點菜阿!」阿嬤答後又接著說:「阿弘啊!桌上那是你爸寄到台北的醬瓜嗎?我最近又醃了一些,你們下禮拜回來再帶一些回家吃。」「好!我最喜歡吃媽醃的醬瓜了。」兒子笑著邊吃邊回答。

祖孫三代分別住在台灣的南邊與北邊,但是他們卻可以天天一起共享晚餐,這是為什麼呢?
是因為高鐵在他們家隔壁嗎?
還是他們有小叮噹的任意門?
再遠的距離都不是問題,只因為他們家都有一個按鈕……
---

家聚家具 介紹文

---
(前言放之前宛昕寫的)
當我們獨立成家,不再與父母同住,你還記得與父母同桌吃飯的幸福感覺嗎?
你會不會懷念那一種溫馨、會不會想要重拾那一年的幸福時光?
我們的產品是一個加裝投影視訊設備的餐桌,它藉由高科技消除空間上的距離,讓你在家也能與父母即時視訊,與父母同桌吃飯。
(以下才是我寫的文案)
仁祥的兄妹相約明天要回屏東晚餐,
替父親慶生。
在台北有重要工作無法請假的他卻無法回家與家人同樂…

父親生日當晚,
他打開了〝家聚家具〞,
透過即時而清晰的畫面和家人同唱生日快樂歌,
聽父親許願、吹蠟燭,並表達對父親的祝福。

因為〝家聚家具〞,不再錯過與家人的重要時刻。 (127字)
---

2009年12月7日

問卷之產品故事

---
當人們成長到一個階段,
無論是為了求學或是工作,
往往不再與家人同住,
一邊享受自主及自由,
一邊掛記著家人卻總是在聯絡彼此上處於被動。

你是否也有過這種感覺:
與朋友們狂歡後回到家卻感到孤獨額外思念起久未聯繫的家人?
或者下班後帶著一身疲憊回到家卻沒有人可以分享工作的甘苦?

『傢俱,家聚』正是因應這些需求而產生,
體貼的事先約定以及簡單的操作,
便能化解空間距離所造成的障礙,
更能幫助維繫彼此的感情及更新彼此的近況,
讓你不需翻山越嶺大老遠地回家,也能夠和家人一起吃個飯。
---

人性化的智慧

---
現在講的智慧都容易與科技做聯想
人工智慧、智慧導航、智慧型冰箱...
技術、科技的發展最初都是來自人類一件事情的解決
想要更快速通訊,所以有電話
想要利用夜晚的時間,所以有電燈
想要幫助記憶幫助運算,所以有電腦
每一項需求的滿足又會有更進一步的需求發生
所以會有更進一步的發展
到現在我們的生活往前進的好大好大一步
但文明的疾病也漸漸跟進
人為什麼變的不開心了?

問卷-產品意象介紹

---
父母親勞勞碌碌的賺一輩子的錢,
一半以上都投注在家庭裡、投注在孩子的身上
孩子是父母努力生活的動力來源
父母是孩子面對課業、愛情、社交、事業的支持力量
每日總有好多事情想跟父母說說
閒話家常的關心
也許只是個表情,也許只是個簡單的動作
都能感受到莫大的支持
感動...

想要每日都跟最愛的人一起吃飯
熱鬧和樂的飯桌上,永遠希望你的位置不是空的

'家聚.家俱'就是這樣一個概念的飯桌
簡單的操作、高品質的通訊系統、具啟發的社會意義
這些完美的結合,為你每日與父母有個飯局~
---

自由學習~

---
要開拓更美好的未來學習
就應該先討論,怎麼樣是好的學習?
如何激發學生自主的學習?
如何使學習更快樂、更有效果?
這些都是未來學習應該漸漸改良達成的!

記得我小時候看得一系列偉人傳記的漫畫
其中一本偉人傳記是在講愛迪生的故事,
愛迪生因為從小就對任何事物充滿的好奇心
老師制式化的上課內容並不適合他、也不能滿足他的問題
但他上課老愛問東問西,老師認為他喜歡搗亂
甚至罵他是白癡
愛迪生的母親知道這件事後,毅然決然幫愛迪生辦退學
他開始自己教導愛迪生
它讓愛迪生選擇閱讀他有興趣的書,
有疑問的地方就協助他去找到解答,甚至讓他實作、做實驗
到後來就如同大家看到的,愛迪生成為偉人傳記中的一號人物

愛迪生的母親對愛迪生的支持真的讓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是需要受到支持,且能夠得到適當的協助與資源的!
每個人一定都有自己的特長
每一項特長都應該受到尊重且被發展
未來的學習就應該讓每個孩子自由學習、自由發揮
學習難道指的只是念書嗎?
也許國小、國中的教育是通才的基本識字能力、閱讀能力、理解能力等的培養
這是必須的,既然是必須的,那麼如何可以更有效更開心的學習便很重要!
顯然未來的科技絕對是可以使學習變得更豐富且多元
更大一點後,如高中以上的學習就應該培養自主學習
學生每天求學的地方就不一定是學校了
學校就如同一個督導的系統
適當的給予學生資源及協助
並關心學生心理及生理的健康等等
其實這是一個新的體制的發展
體制發展的完善是一定不可避免需要一段時間的演進~
---

2009年12月6日

未來學習

隨著科技的種種進步,
我認為未來的學習模式,
應該是朝向自動自發的資訊學習。

未來因為各種學習的資訊皆已e化,
也許學生到學校,
已不再是學習所謂課本上那些固有的知識,
因為這些知識,
都可以輕易的透過網路,
在不經意的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獲得。

那未來的學校將扮演怎樣的腳色呢?
我認為未來的學校,
會是培養學童社交的場所。
一方面補足資訊e化帶來的宅化衝擊,
一方面以各式的比賽替代考試,
讓學生能依照自己的興趣研究,
也自動自發的討論學習。

2009年12月4日

未來的交通會是?

---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看過一部電影-關鍵報告
事情敘述背景是在未來的世代

讓我印象深刻是
充滿高科技感的交通方式

每個家庭(或是個人)都會有一部車,
而每部車都會有一個獨立軌道(有點像是四驅車這樣)
當人上了車之後,輸入目的地
可選擇自動駕駛或是手動駕駛
當模式調到自動駕駛 坐車時就可以放心看自己的書或是資料
模式在手動駕駛時 是給要趕時間的人 或是喜歡自己開車的人使用
軌道可以自動調整高低、以避開其他車的軌道
(簡單來說整個軌道系統是由一台相當大的電腦在運作)

因為都是獨立軌道 基本上是不會有車與車相撞的問題發生
(但要是操作系統當機或是損壞時可能會有相當可怕的後果)

這樣的一個未來的交通方式感覺相當的酷!
坐車這件事也會變的比較有趣一些吧
而且比較不會有顛簸的問題 暈車的狀況應該也會減少

對於喜歡追求速度感的人,也可以盡情奔馳
也不怕會發生什麼安全問題

雖然說大眾運輸對於環境保護來說真的很重要
但是我認為個人的交通工具還是必須存在的
因為大眾運輸勢必要和別人一起搭車
但有時候自己的獨處是相當重要的
特別是在心情低落時

而大眾運輸無法提供一個個人的空間

再說 雖然大眾運輸如果作的完善的話是相當便利
但是偶爾還是會想要一個人自己到處去旅行、走走逛逛
或是兩三個好友一起 又或是一個家庭
大眾運輸就沒辦法有那麼有機動性 隨心所欲

以上是我對未來交通的看法~
---

智慧是什麼?

---
在這個網誌裡,還有大家過去討論過的智慧桌、智慧窗等等,
所指的都是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是什麼?

Marvin Minsky為人工智慧下的定義是:
"The science of making machines do things
that would require intelligence if done by human."

2009年12月3日

家具家具產品問卷

---
當獨立成家,不再與父母同住,你還記得與父母同桌吃飯的幸福感覺嗎?
會不會懷念那一種溫馨、是否想要重拾那段的幸福時光?

我們的產品是一個具投影視訊設備的餐桌,它藉由高科(快速連線等)技消除空間上的距離,讓你在家也能與父母即時視訊,與父母同桌吃飯。我們的視訊操作上十分簡易,不像電腦視訊需要許多繁雜的手續

(放產品圖示)

看完本產品的介紹,以下有幾個問題希望您回答,
請表達您真實的感受,您的評論不會傷害任何人的感受,且您真實的意見將有助於我們將產品做得更好。

1.您有興趣購買這項產品嗎?
□一定買 □想買 □普通 □不想買 □一定不買

2.您願意花多少錢購買這項產品?
□5,000以下 □5,000~10,000 □10,000~25,000
□25,000~50,000 □50,000以上(大約金額_________)
□不管多少都不買

3.吸引你購買本產品的原因是(可複選)
□功能性佳 □造型 □實用性 □其他__________

4.你覺得透過何種管道能使您方便又迅速地購買到本產品?
□實體店面(各大賣場) □網路介紹 □電視購物頻道 □其他__________

5.你覺得產品是否可以維繫家人情感?
□一定可以 □可以 □普通 □不太可能 □一定不可能

6.法拉力之於時尚,LV之於奢華,你認為本產品是否具有〝孝順、親子交流〞的意義?
□相當具備 □具備 □普通 □不具備 □非常不具備

7.這項產品是否能帶動與家人共進晚餐的社會風氣?
□一定可以 □可以 □普通 □不太可能 □一定不可能

8.你認為一張具團圓意義的桌子,他的形狀應該是?
□圓形 □正方形 □長方形 □橢圓形 □其他(如__________)

9.你覺得他應該是一張
□四人桌 □六人桌 □八人桌 □十人桌 □十人以上

10.對於本產品,您會建議改善的部份有哪些:
a.花色選擇:□可以接受 □建議顏色_________
b.產品操作上的困難:
□按鍵過多 □可以接受 □按鍵過少 □其他建議____________
c.其他建議(或您認為該擴充之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本資料
性別 □男 □女
年齡______歲。
是否與父母同住? □是 □否
居住地(縣/市) _____________
父母居住地(縣市) _____________(與父母同住者不需再填)
家庭月總收入大約為?
□2萬以下 □2萬~5萬 □5萬~10萬 □10萬以上

感謝您的填寫,您的任何建議都非常珍貴
---

部落格介紹短短文

---
常常,我們被科技拖著走向未來,生理已經在享受一切進步,心理卻仍在適應。也許我們都該緩一緩腳步,站在當下,往後看著過去,向前望著未來,思考一下任何發明任何設計的初衷,從包裝回歸樸實,從人性發想未來。

當然,這只是一個小小發想,歡迎任何意見一起參與討論。

以上,請大家幫我看看有沒有問題(我盡力了)

星期五一起討論吧!
---

2009年12月2日

智慧? 誰的智慧?

全文引述Donald A. Norman在"設計與未來生活"第一章第二節,文長但值得一看。

2009年12月1日

智慧科技:何謂智慧

---
這是之前老師寫的,我代為po上來。
-------
「智慧生活科技」的智慧指的是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講白了就是要像人一樣聰明,或者更聰明。

2009年11月30日

未來交通

---
在我心中,未來馬路上是幾乎沒有私人汽機車的,講求環保、安全、方便、快速的一套新大眾運輸系統能夠滿足大多數人的行動需求。

精神不濟或酒後駕車等所造成的悲劇將會減到最低,人們再也不用為停不了車、被拖吊,車子得定期保養繳稅付貸款等瑣事操心。除了街道景觀將會更加寬敞舒適宜人,燃燒汽油排放廢氣所造成空氣惡化、報廢汽機車零件所造成的環保問題也都將被改善,地球暖化問題也得到解決。


這套我心中未來的大眾系統,最令人關注的部分就是他的磁浮技術。就目前而言已經有磁浮列車在德、日、中國等國家通行。磁浮列車利用電磁吸引力與推進力來運作,具有減少振動、減少噪音(因為幾乎沒有摩擦)、速度快及環保(動力來源非燃燒汽油等)等優點,加上部件彼此磨損消耗的機率非常低,維修和保養的頻率也大幅下降。

我查到的磁浮列車有兩種,一種是使用電磁鐵之磁力,可以在靜止狀態下懸浮,如德國高速磁浮列車,已經在上海浦東機場正式運轉,該列車之最高時速為430公里 。另一種日本高速磁浮列車則利用超導體,以速度感應及誘導浮力方式,在列車時速加速到60~ 70公里以上時使列車懸浮(所以仍具車輪,超過一定的時數就會收起)。但目前的磁浮技術都不是非常成熟,仍有許多地方要改進,加上造價所費不貲,普及率(國家之間)不高。

但如果以後技術成熟,運用在一般大眾運輸上,不管是地底下的磁浮捷運或地面上的磁浮高鐵可說是方便快速又環保,搭配一些公車甚至是租車、計程車的機制,就足以讓每個人都暢行無阻。且由於很多人搭乘,租車搭計程車的費用會變得非常便宜,搭配一些月包(包車一個月)或其他優惠(搭捷運轉計程車半價),消費者將會願意搭乘這些便宜划算的運輸工具。當然這還需要政府的整合補助及規範擬訂。

而私人機動車只有非常有錢且紀錄、名聲良好的人擁有,甚至他們是不願意在非必要時搭乘私人交通工具的(頂多包買小車廂)。畢竟將來環保當道,重視環保的人才會受人重視。(就像是之前不斷提及的,越有錢的人越會重視天然來彰顯他們的地位)
---

2009年11月27日

問卷設計

當我們獨立成家,不再與父母同住,你還記得與父母同桌吃飯的幸福感覺嗎?
你會不會懷念那一種溫馨、會不會想要重拾那一年的幸福時光?
我們的產品是一個加裝投影視訊設備的餐桌,它藉由高科技消除空間上的距離,讓你在家也能與父母即時視訊,與父母同桌吃飯。
本產品的外觀見圖一,我們的視訊操作上十分簡易,不像電腦視訊需要許多繁雜的手續,
本產品的操作見圖二。

圖一
(家俱家聚企劃書p-21)
圖二
(家俱家聚企劃書p-20)


看完本產品的介紹,以下有幾個問題希望您回答,
請表達您真實的感受,您的評論不會傷害任何人的感受,且您真實的意見將有助於我們將產品做得更好。
1.您有興趣購買這項產品嗎?□一定買□想買□普通□不想買□一定不買
2.您願意花多少錢購買這項產品?新台幣_____________元
3.您對本產品的任何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本資料
性別□男□女
年齡___歲。
是否與父母同住?□是□否
居住地(縣/市) _____________
父母居住地(縣市) _____________(與父母同住者不需再填)

網路問卷網站

我另外有查到這一個,它雖然會員很多,但收費好像不便宜。


台灣電子郵件市調網
http://www.emailcash.com.tw/

人車一體

到外地旅遊或考試
總是會為了在當地的交通工具而煩惱

往返南北的交通方式很多-高鐵 台鐵 高速公路 省道...
路線彼此之間卻沒有做過什麼設計規畫

就像愛蓮說的
未來將以輕型載具代替我們日常的交通工具
我們不可能接受一種只有大眾運輸的世界
如果未來有一種交通工具它兼具折疊腳踏車的便利性
速度上與125cc的機車差不多
具有汽車、碰碰車、海綿車的保護性
在長距離的移動上 路線類似高速公路的莖葉形
卻是以高鐵的軌道 連人帶車為一體的方式 托運前往目的地

這種交通工具還需要搭配
路線上的整體規畫
類似台北高雄的格狀或台中的放射狀
以台灣為例或許可以設計成北中高為三中心的放射狀
輔以彼此之間的格狀

而在這些主要幹道上的連接
就像我們之前討論的軌道
因為需要轉彎的地方少
操作上就變得容易
也比較不會有塞車的問題
在幹道的分枝上仍然具有便利性與足夠的速度

最困難的問題還是
我們現有的交通方式只能緩慢的被取代
這就像角色扮演遊戲
只能依照進度慢慢更新裝備
不可能打個金手指直接換最好的裝備
況且我們也不知道最好的裝備是哪一樣
我們要如何讓民眾捨棄已經堪用的交通方式
而花費另一筆龐大的經費製作出另一組
可能隱含有其他問題的系統

輕型電動載具?大眾交通工具?

來觀察現在世界各國所開發出來的新型汽車,
都有逐漸往智慧型、輕型、新能源、環保的方向前進。
輕型電動載具在國內更是被熱烈的討論與開發。
探究其原因,一來是他方便且個人化,使個人的行動力與機動力變得很強,且省能與環保。
但想想未來世界的路上充斥著單人的輕量型載具會是什麼樣子呢?
它的數量想必不會比機車來的少,
只是多了''智慧''的層面,可能可以減少交通事故率
或是使駕駛更輕鬆、更便利。

但是這個發展的方向是不是與我們先前討論的大眾交通工具有點相反了呢?
也許這只是一個階段性的發展
但我覺得我們也不妨想想
倘若有一天人們的交通工具完全經由大眾交通工具
那麼現在發展的輕型載具
是不是可以有什麼新的發展方向
可以與未來的大眾交通系統做連結
構造出一個更有意思的未來交通景象

2009年11月26日

【家聚.家俱】產品市場調查問卷 免費平台

優仕網
http://survey.youthwant.com.tw/help.php?w=2
樣本數 收費標準
30份以下 免費提供服務
30份以上 一份一元,依份數計價
(資訊來源:優仕網)

SurveyGizmo
http://www.freegroup.org/2009/06/free-online-survey-surveygizmo/
免費的線上網路平台,註冊為會員就可使用
英文介面 可輸入中文資訊
但是~每月最多250個回饋資料的限制


my3q
http://www.my3q.com/
free 中文介面 且沒份數的限制


另外有查到
調查派
http://www.diaochapai.com/
簡體字介面




比較起來應該還是"my3q"會最得人心哪~

【家聚.家俱】產品市場調查問卷 設計版

Dear ALL:
先把我的放上來囉


【家聚.家俱】產品市場調查問卷 設計版

1.目前是否與父母(含自己與配偶家人)或子女同住?
□是 □否

2.看完產品介紹,您有意願購買此家俱作為聯繫家庭情感的工具?
□有(請到第3題) □沒有(請直接到第6題)

3.吸引你購買本產品的原因是(可複選)
□功能性佳 □造型 □價錢合理 □實用性 其他­­­­­­­­­­­­­­­_____

4.你計畫把本產品放在家裡的哪個地點?
□客廳 □餐廳 □臥房 □休閒室 □其他______

5.何種管道能使您方便又迅速地購買到本產品?
□實體店面(各大賣場) □網路介紹 □電視購物頻道 □其他_____


6.對於本產品,您會建議改善的部份有哪些:

a.價位: □偏高 □可以接受 □偏低
b.周邊功能:□偏多 □可以接受 □偏少 □建議擴增________
c.花色選擇:□可以接受 □建議顏色_____
d.產品操作上的困難:□按鍵過多 □可以接受 □按鍵過少
□其他建議________
e.產品規格:□桌面過大 □可以接受 □桌面過小 □螢幕過大 □螢幕過小
f.其他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問卷者基本資料:

年齡
□18~25 □25~35 □35~45 □45~55 □55~65 □66歲以上者

性別
□男性 □女性

工作類別
□ 學生 □服務業 □家管 □軍人 □農 □商 □工 □教育界 □待業中

教育程度
□國小 □國中、高中 □大學 □碩士 □博士

家庭成員人數____人

Rei 2009.11.26

2009年11月21日

兼顧健康以及環保

---
這個想法來自於我今年夏天到香港玩的經驗。

香港和台灣一樣都是地狹人稠,他們的地鐵路線規劃得很密集,搭乘上很方便;
他們公車的班次也非常多(比台北公車的等待時間還要短);
路上還有地面的電車。
他們的道路相較於台灣的要小很多,但是路上很少私人的轎車或機車
(我在那裡到處走三天只看見一台重型機車),而且他們到處都有人行道。
我在香港那幾天靠地鐵公車還有我的雙腳就可以便利的到達我想去的地方,

我想像中的未來就是沒有汽機車,全部都是大眾運輸工具。
首先,汽機車的意外發生率是所有交通運輸工具當中最高的,
台灣每年都有許多人喪生於交通意外,我想生命是寶貴的,
降低意外的發生也是重要的。
另外,我認為車站不用開在家門口,因為人還是要走點路會比較健康,
如果路上不再有那麼多汽機車弄髒空氣,我想每天走點路對身體是比較好的。
還有,只有大眾交通運輸工具的話也可以降低排炭量,會比較環保。

以上的理想我認為最適合在地狹人稠的地方實現,
如果要在一個很大的地方廣佈運輸線,但是搭乘的人不多,成本上可能會有問題;
若是面積比較小,而人比較多的話,這問題應該就比較不嚴重。

不過我的理想世界還沒有想完全,
因為我不知道該拿腳踏車怎麼辦?
---

2009年11月19日

兒童學習軟體

兒童學習軟體

1.http://ndap.nmns.edu.tw/children/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兒童數位博物館2006
適合國小以上,內有結合各類學習單,但是我一直無法登入[-__-]。
缺點:人物有點小,有點像在玩線上遊戲,需要不停的按滑鼠。不推薦。


2.http://www.museums.ntu.edu.tw/demo_special_1.jsp 鳥DJ
介紹:臺灣大學動物博物館精選出18種鳥類搭配鳴聲、生態資料與生態影片,讓使用者可獲得各種鳥類的知識,並藉由鳥類鳴聲獨特的音譜與頻率,自行搭配組合鳴聲與背景音樂,譜出獨一無二的樂章,使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快樂的鳥DJ。
這個還滿簡單的,只要點鳥圖片就會介紹,用滑鼠拖曳圖片到下面的空白處,按播放,就可以聽到連續的清晰鳥聲。可以幫助小朋友認識鳥類。

3.上禮拜討論到的拼圖概念
http://www.museums.ntu.edu.tw/demo_game_3.jsp

這裡也是台大博物館群運用一些典藏文物做的拼圖遊戲
主要是屬用拖曳的方式來拼貼,而且它會在底圖的地方用霧化的方式描繪出了完成圖,有效的幫助玩家快速完成拼圖。
左上角有圖片內容的說明,有助玩家對於組合物的知識建構。

打上一些兒童教育的關鍵字「幼兒」之類的,幾乎都是美日語教學,或是幼大自然科學實驗班等廣告…..現在的幼兒學習都這麼超前嗎?時代真的不一樣了嗎?


想到市面上有種實體鐘面,可以隨意撥轉分針和時針的那種,也可以把它跟數位學習桌做結合,讓小朋友用手動式觸控桌面作出時間的學習。(例如:媽媽在旁邊指導,已增進親子的互動)

2009年11月17日

和奕志設計的桌子很像的桌子

網址:udn.monday.com.tw/gdsale/gdsale.asp?gdid=1621469
不過這張桌子是用手動調整的。

只有計程車的未來

---
提到未來交通,大部份找到的資料都以綠色車輛(如太陽能車)及大眾交通系統,這兩者為主。


針對廢氣排放,我們就製造電能車或是太陽能車;
針對車輛過多,我們就提倡大眾運輸系統。

可是我在想,如果我們可以讓計程車取代所有的自有車輛,會不會也不錯?

因為對大部份的人來說,車輛都是為了通勤,一天使用的時間其實很有限,大部份的時間都只是停著而已。再說,騎車與開車也不是多舒服輕鬆的事。

如果我們讓一個城市的運輸交通,全由一批受到政府管理小型車負責,它們負責載運所有的人到目的地。如此不但可以保有機動性與方便性,也不用花大錢架設鋪天蓋地的大眾運輸系統。而且,我們還可以針對這些職業的駕駛人訂定更嚴格的駕駛安全手則,確保合理的收費與安全駕駛。
---

又是多功能.........

---
今天去和中心的人員推銷家具家聚這項產品,
所獲的回應和之前大同小異,
這麼貴的一張桌子,每周只吃一次飯,豈不太浪費,應該要多功能!

同樣的問題一次一次的出現,辯護到最後,
連我都不禁會想,和社會大眾的需求脫節的人,究竟是我們還是他們?

我一直都非常的堅定,認為生活中每一項物品都有特殊的存在意義,
書桌、餐桌、化妝桌都有特定的形式、目的及使用方式。
但我其實也很清楚,有時候,人們就在一張桌子上解決一切事情,
甚至有人連桌子也不需要。

所以是設計一張多功能的萬用桌,讓人們可以擺放到任何位置,完成任何事情,符合所有情境,還是要為了每個情境場合設計不同的桌子?

在未來的生活當中,我們究竟會選擇哪一種呢?
---

2009年11月13日

asimo(robot) learning and identifying new objects

這就是我想要分享的唷~

關於它youtube還有很多影片~

而且他會走樓梯 還會跟人互動遊玩

是很有名很可愛的機器人呢!

未來交通

---
網路上search了許多關於未來交通的資訊,
大部分著重在高科技的交通工具和搭配的智慧系統上。
像是環保的油電車、電動車、太陽能供電車,
未來想望的機動飛行器,
智慧的自動倒車、無人駕駛、導航系統..等等。
但對於離我們最近、最容易改善的制度面,
卻很少有著墨。

我想像未來2020年的交通,
機動飛行器還不到普及的成熟,
我們日常的通勤,
依舊需要依賴陸上的行動。
也許環保的車輛已被大眾所認同,
街上已不再有黑煙瀰漫的情景。

最大的改變可能出現在制度上,
路上變成只有時速80km/hr以上的「快車」
和時速20km/hr以下的「慢車」,
而沒有不快不慢的車。
如果你有任務急著前往,請搭快車走快車道。
如果你不急出門當休閒,請騎慢車走慢車道。

於是,
街上只可能看到魚貫疾駛的快車,
或是懶洋洋的機動慢車,
四輪、兩輪、甚至三輪車奔馳的情景,
也許只能在記錄片上看到了。
---

機器人

我上次提及的機器人其中的一隻

他們有做過調查,當路人不知道他是機器人而她只是靜靜坐在那裡並展現一些微動作(呼吸 眨眼)有80%的人並不會察覺他是機器人。

不果他還是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讓他更加自然,例如說話和嘴型、較大的肢體等

2009年11月12日

文化行銷的「2009 LG 台灣無限影展」

---
在「2009 LG 台灣無限影展」的開幕記者會中,吳念真(多桑 導演)特別帶領新銳導演傅天余(帶我去遠方 導演)、鄭芬芬(聽說 導演)、王也民(鬪茶 導演)以及實力派演員陸弈靜、柯奐如、高捷(曖昧 演員)等人共同出席站台來感謝LG支持台灣國片的發展。吳念真與新銳導演及演員於現場也共同分享拍攝國片的心路歷程,並一致看好國片的無限未來!透過新舊世代的交流與傳承,相信此次LG無限影展也將扮演起燃燒台灣國片希望的角色。

2009年11月10日

語者辨識結合未來交通想像

---
先來談談目前台灣交通的問題,其實只有在東南亞國家機車數量及使用率是相當驚人的,多數西方國家都有在限制機車量,想想機車的機動性還有個人的經濟性是很吸引人的,然而它造成市景煩亂、交通事故高、空氣汙染等,即使負面影響這麼的多,還是很難去革新一個根深柢固的習慣和文化,換成是我也不願意被限制騎機車。

面對這樣一個問題,有個很大的關鍵點就是大眾運輸的發展,當有一個足夠健全的大眾運輸網絡,它的機動性、方便性和經濟性是完全可以取代機車時,機車的數量也許可以慢慢被限制及減少。

我假想的未來交通是大眾運輸網絡已經非常的完整,如何能更方便人直覺使用這些交通工具呢?也許語者辨識系統未來能發展成一個全國性的系統,每個人有自己的編號,就像身分證字號一樣,人透過編號及要求的提出,系統可以連結編號及聲紋比對出完整的個人資料、所在地點、提出的要求為何,而作出相對的反應及服務,簡單來說,假設我念出我的編號以及提出我要去成功大學,不到一分鐘就有通往成功大學的大眾交通工具來在你,並且它知道車上所有人要在哪站下車,作最省時最完整的路線規畫。其實語者辨識系統不只可以用在大眾運輸上,只是需要更完善的技術和一套完整的系統。
---

大眾運輸[2]




台灣都市叢林中的機車真的好多
尤其是上下班的巔峰時刻
大陸目前的則是腳踏車密集
不知道未來大陸會不會步上台灣機車的後塵
也使得市容(以大都市而言)變得烏煙瘴氣

一個城市難道非要有車馬喧才叫城市嗎?
城市可否在閒適又安靜舒適的環境下仍舊科技、商業密集而活絡?


未來的都市交通實在應加強大眾運輸方面的智能性、與便利性,讓每個人都喜歡搭乘公眾運輸工作才對。

這張圖片真的很吸引人,如果未來我所居住的都市所提供的大眾運輸交痛工具,可以提供這種小而美(且舒適)的巴士,輔以完善的都市設計交通路線,我會非常的願意搭乘這樣的工具在都市裡面移動(上班、購物、旅遊)我想它的發車時間應該會比公車的時間更好掌握,候車小站也會一直更新下班列車的抵達時間。畫面看起來應該是台磁浮車吧!

大眾運輸[1]


---
以下的2006年05月16日08:02網路報導
對於未來交通(海洋、陸上、空中)的趨勢看法:

大陸稱其「智能」汽車,我覺得是比稱「智慧」合適,因為智能是可以區分為上中下的,程式設計師給電腦多少東西,它就如實的反應出多少東西,智能這個詞比較適合放在近期科技的設計中,至於「智慧」這個詞作為科技產品的開頭結合,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吧。呵…

………………………………………………………………………………………….
出行是人們每天必須面對的事。如果有一天你接到了汽車加油站的優惠券,不要把它當成廣告宣傳,因為那是你的智能汽車發出的信號,告知你的車油量不足並提示你附近加油站的位置和優惠﹔


假日裡,人們還可以乘坐高速氣墊船往來於近距離海峽間,或者乘坐新型航空器來一次快速旅行。這就是科技向人們展示的未來交通景象。未來的陸海空交通,人們看重的是速度、安全、舒適還是環保呢?  


陸上:安全最重要  
陸上交通工具主要包括汽車以及包括磁懸浮在內的軌道交通工具。
北京交通大學孫會君研究員表示,如果把未來陸上交通工具的發展趨勢進行排序,應該是安全、環保和速度,確保安全始終應該被放在首位。  


據北京交通大學交通信息管理工程系關偉博士介紹,陸上交通通過智能系統的整合集成運用,在提高速度的同時保証了新交通工具的安全性。這個系統包括全球定位系統、天氣預報系統、電子導航系統、實時路人信息、交通運輸管理系統、交通信號系統等集成架構的新型網絡。特爾斐工程公司執行董事安德魯·布朗表示:“新的汽車技術革新浪潮並非簡單地滿足使車輛更安全的要求,而是要制造出行車無事故車輛。”數據顯示,凡裝有電子穩定控制器的車型,其發生致命車禍的可能性已被降低了34%。  


被認為是“未來汽車”的電動汽車分為三種: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純電動汽車是指以車載電源蓄電池為動力﹔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的特點是能量轉化效率高,約是內燃機的2─3倍,生成物是水,不污染環境﹔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是裝有兩個以上動力源的汽車。  


海上:潛水或是飛行  
設計師們對未來輪船的設計有兩個完全相反的目標。第一個目標是設計能讓人在水下旅行和載貨的船,這種船能使人如同在陸上生活那樣,去探測開發海床、繪出海底地圖。另一個夢想是建造一種介於飛機和傳統水面輪船之間的高速遠洋輪船,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就要使用威力無比的核反應堆作推動力量。自美國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試航成功以來,軍用潛艇的飛躍進步促使造船者們考慮建造潛水貨輪。這種船將特別適於運載石油。目前能建造的核動力潛水油輪可以裝4萬噸油。  
談到未來航運交通工具的發展趨勢,中國造船工程學會經濟信息中心朱汝敬教授認為,未來航運交通工具將主要表現在大型、高速、智能化,並在安全、環保方面進一步加強。他表示,未來的石油船裝載量將達到30萬噸以上,集裝箱裝載量達到1萬箱以上、速度將達到每小時25節以上,大大提高航運的效率。提高安全性的途徑主要是在設計改良方面,一般來講,主要通過發動機改進等方法避免事故和污染。  


空中:更快更便捷  
在人們出行所選擇的出行工具中,飛機無疑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原中國航空報副總編王鐘強認為,新型飛機(民用)總的方向是更快、續航能力更強、更安全、更便捷。  
美國正在實施航運三個梯次的嘗試,前兩個梯次分別為大型客機和中型客機,第三個層次為適合以家庭為單位(3人左右)的小型飛機,雖然發展狀況還有待觀察,但個人航空時代已出現雛形。  
英國一家公司正在設計一種名為“JETPOD”的“空中的士”。據稱該款“空中的士”起飛和降落安靜,起飛跑道隻需125米,能以500公裡的時速在大都市之間穿梭往來。  
一種看起來像巨型蝙蝠的新型飛機預計最早在2025年翱翔藍天。這種飛機被稱為“飛行的翅膀”,其引擎位於飛機頂部,整個機身則擠進一個機翼裡,這樣飛行過程中受到的阻力就會小很多。這種新型飛機的外殼採用加固塑料取代鋁,耗油量將隻有現在飛機的1/3,減少污染氣體的排放。  
未來的超高音速飛機的航速可達音速的5倍,甚至出現超高音速飛機,它從英國倫敦飛往澳大利亞悉尼市只需要67分鐘。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責任編輯:馬麗)
---

2009年11月8日

之前討論的關於智慧學習的部分

---
之前在討論未來書桌時,書豪學長有提到一個網路放置資料的系統
偶然看到網路新聞有介紹到,給大家看一下:)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107/69/1uifz.html

資訊存到網路 攀上"雲端"省成本

你可能聽過電影「漫步雲端」,卻沒聽過網路科技的「雲端運算」,它正在改變十億人的生活,這個新名詞全球發燒,從GOOGLE到YAHOO都搶著要「佔領雲端」,因為它的商機高達三兆新台幣,台灣已經有人成功了,而且是五位七年級生,投資的一家小公司,「雲端運算」如何讓他們變成百萬富翁?華視新聞的鏡頭,帶您站上雲端,一探究竟。
雲端上有什麼?有人說,商機無限,八百萬的誕生地,就在這個四坪不到的迷你辦公室,這位七年級生,就是總經理,他憑什麼帶領公司「漫步雲端」賺大錢,靠經營線上印刷網站,但放眼望去,公司這麼小,員工這麼少,資料怎麼存?龐大的網路資訊誰來管?研發新軟體又得花上多少錢?答案是幾乎不用錢,省下硬體投資,省下人事費,省下管理費,都靠它,雲端上的GOOGLE。
概念就是,一家小公司,要把資訊都存放到雲端上的龐大電腦,就像接了插頭,透過網路頻寬,多家公司的資源,在雲端上可以共享整合,雲端就像一個容量超大的商業建築,幫你運算、幫你儲存,還是覺得「雲端」很遙遠的話,如果你用手機收發EMAIL,恭喜你也站上了「雲端」,用的東西又小又輕便,資訊量卻可以很龐大,就是因為所有資訊,都存在雲端上的電腦中心裡,即使看不見,雲端正在改變十億人的未來,準備跟上這場資訊新革命,雲端上有什麼?有人已經看到,商機至少台幣,三兆。
---

2009年11月7日

智慧「窗」?

---
前言:首先很抱歉我這個禮拜沒有去收信,因而無法發表文章,所以這是補上的。

因為我對這個智慧窗的了解不是很清楚,所以我就我了解的來發表意見。

一個產品的名稱可以引起人對該產品的心理模型。所謂心理模型指的是:人對外在環境之釋物如何運作的解釋。例如:「廣東苜藥粉」因為它的讀音,就很容易讓人家誤以為它是治療眼疾的藥。最佳證據就印在該產品外包裝的紙盒上:「眼疾請勿使用」。回到智慧窗,這項產品的名稱是智慧窗,所以它是一個窗戶,在我的心理模型中,「窗戶」是使室外和室內環境有所交流的地方。就像上禮拜討論的(或者該產品原本提到的?):它應該具備自然的空氣、陽光、水、泥土(灰塵)。但該產品在這最重要的功能上完全不及現有的窗戶,所以我實在不願意把這產品當成「窗戶」。我在想它應該換個名字,因為比起窗戶,它可能更像「比較厲害的螢幕」、「出現在不同位置的螢幕」。
---

2009年11月6日

I-DOOR

---
1.上次有人提到語音辨識的問題
要是感冒或是喉嚨不適時,
可能系統無法正確判別,
在下指令時也無法確實傳遞
如果換成是以影像辨識的話,也許辨識度可以提升
在處理指令時也比較不會出差錯

2.留短言或是聽取留言時,
可在門開/關時就開啟系統(不用再按按鈕)
進/出門時系統會語音提醒是否有自己的留言
(留言及聽取留言者不需說話,以影像辨識是家中哪位成員)

3.關於倫理教育方面
其實我跟致吟學姐有類似的看法
如果"爸媽我回來了" "爸媽我出門了"
淪為只是開關門的指示 而不是真正出字心裡想說的話
這個教育應該還是失敗的吧!

況且,為什麼只有小孩出門時需要說
而爸爸出門時卻不用說,只是因為爸爸比較有權威呢?

真正互動良好的家庭,並不只有小孩出門時會說:"我出門囉"
而是無論長幼,爸媽小孩,出門前都會說;"我出門囉"

這不太是I-DOOR能給與的倫理教育
真正的倫理教育還是得從家庭成員本身出發才行。
---

I - HOUSE

---
關於feedback,現在想一想的確是蠻難處理的一塊。要如何適時的考慮、偵測任何狀並況回報避免錯誤,還必須要避免主人(使用者)miss掉這個訊息並做出相當的回應,又不能太繁複(反而會造成使用者的困擾),這中間的取捨並不容易。我現在想到的是,也許可以給這個系統一套名字,透過類似與真人對話的方式來進行互動,如此一來還可以避免談話中不小心提及指令字時的錯誤指令,也會讓過程更加有趣避免煩躁。

其他的問題大家的文章都提出很多次了。

不過我還有一個疑問,是關於idoor留言系統的設置位置,為什麼是放置在出入頻繁的玄關?如果放學時間小孩陸陸續續回家,這個玄關會變成什麼樣子呢?顯然玄關並不是一個適合久停的位置。如果把他放在客廳(的某面牆?),如此一來我不只出門前可以留言,我睡午覺、去陽台晒衣服的時候一樣可以留言給家人。至於它的防盜功能,我覺得並沒有比現在的鑰匙更加方便,萬一那天我感冒了,或系統出了問題,那就真的不得其門而入了。不過那天有提及各種目前現有的辨識功能都有其不完善的地方,是否可以整合各項,出入者只需符合其中兩項就可以進入(例如有鑰匙跟指紋,或輸入密碼後大喊我回來了),如此一來就比較具彈性,相對的這像產品的造價就會不便宜。

關於智慧科技(最近在討論的智慧窗等等),到底是真的讓人類更方便,還是在教導人類「這才是方便」?我相信很多時候,其實後者是大前者的。留給大家一起想一想。
---

晴雨窗

---
http://tw.myblog.yahoo.com/earth-protect/article?mid=561&prev=873&next=561&sc=1

這是去年法國發表的環保熱氣球,
概念十分鮮明,
就是要讓大家都能「直觀」的察覺空氣污染的指數。

我想到這概念或許能應用到我們的智慧窗,
如果他可以提供一些有關「氣象」的消息,
讓人們「直觀」的了解與我們生活最息息相關的天氣變化,
而不需要打開電視看新聞,或是開電腦上網查詢,
那豈不是很方便嗎?

如果望向窗,搭配著窗外的景色,
我就能知道今天一整天的天氣晴雨、紫外線指數、空氣品質,
我就能獲得颱風、地震、龍捲風、寒流、焚風的消息,
那感覺就真的是窗戶的功能,
而不像是「視訊」、「模擬」等像是應加上去的感覺…。



坦白說,
最近我一直被「智慧」這兩個字困擾,
到底要怎麼樣,才叫做智慧呢?
真的要他能自己學習調整才智慧嗎?
也許真的是這樣吧。
但如此一昧的搭配先進的科技技術,
思考總是跳脫不出那塊,
感覺產品設計似乎就少了點便利性,
也少了許多創意。
---

I系列產品~

---
I-livingroom~
那天一聽完I-livingroom的構想,我的腦海中立即浮現一個畫面,那就是我媽媽坐在餐桌上看報紙,她只要偶而抬起頭,也不用起身就是再口頭下個指令,同時能兼顧好幾道菜,煮菜的時間不知道能省多少?但我又想,那我媽媽必須頭腦清晰對煮菜非常在行唷!因為其實光想泡個咖啡它可能就會有幾個放入咖啡和水等等的步驟,如果媽媽要能完全的操控這些家電,就煮菜道菜來說,它必須清楚要準備哪些材料,那些材料應該放哪個位置用什麼家電,順序也必須注意。

其中除了之前說的一些回饋、安全和事前準備的問題,當然還是一定會有些小問題在,撇開目前階段可能電線外露、家電不可移動位置、所有功能必須自己一一輸入等小問題。這項產品我其實很喜歡,當我想在同一時間的兩頭做兩件或三件以上的事,它是很方便的,對於家中主要的家務勞動者更是一項福音。

I-Door
I-Door很明顯的問題比I-livingroom大多了,先就目前發展狀況來說,每次錄音都仍免不了要按幾個鍵,所按的鍵數也沒有因為語音的方式減少了多少,他目前的語音功能只有節省了哪一個人錄音留言給誰的步驟,操作時更是要大聲清晰的'朗誦',不過若加入影像的偵測或許還加上嘴形的偵測,一定是可以解決某些操作步驟上的問題。

但就這系統的意義來說,真的就如致吟學姊說的,現在手機這麼發達,其實每個家庭的相處模式都會不一樣,就拿'關小孩'這項功能的意義來說,若我是小孩一定是不喜歡這扇門的,對父母而言,也不一定所有父母都覺得這功能很好,不管小孩有沒有主動說,父母一定是會擔心小孩的去處,靠留言功能得知,也一定能靠手機就得知了,父母的要求方式都因人而異,可能傳簡訊、留小紙條或是請鄰居幫忙傳達等等。當然這項產品還是有它的趣味性在,可能可以更生動的留言給另一個人,讓人回家'看'了留言,會不禁一笑,也可能讓兩個一整天沒對過話的兩個人,藉由此系統交流。至於期待留言的部分,我想只有在新婚期的兩個人,或是剛買了此產品的家庭,才會覺得新鮮,不知道久了是不是又回復到了手機上,這值得去了解~
關小孩教育
---

2009年11月5日

智慧與否

智慧窗的部分,關於義達學長講的戶的神聖性couldn’t agree more.


窗戶對我而言,是待在人工建立的屋內時與自然接觸的管道,讓我同時享受著遮風避雨的保護及流通的空氣,如果我們都同意窗戶帶來的自然舒適,那又為什麼要加上一些當我們靠近窗戶時不需要使用的功能呢?


那不如來改善現況吧。


通常我們靠近窗戶,不需要開窗時,也許想對著窗外的車水馬龍發發呆,也許想確認家人是否已隨車平安回到家,也許眺望遠方放鬆身心,螢幕並無法滿足我們這些生活上的小小隨興,反倒成了一種阻隔;若螢幕在窗戶上是需要被使用的功能,玻璃與螢幕的結合(或者變色玻璃)也許是個不錯的考量,可變色可霧化可螢幕化,在不需要使用螢幕時,窗戶便能回歸到原始的雛形。

但當想要開窗時,又會有一些缺點困擾著我們。


我很喜歡致吟姐的防蚊窗構想,像現在微涼的天氣,其實開個窗讓室內外空氣流通後便很舒適,但想吹風豪邁開全窗讓空氣暢快流通的話,蚊子小昆蟲的進來一起做伴我們的皮肉實在消受不起,裝了紗窗視線霧濛濛的心情也不會太愉快,另外,室外的空氣品質也是一個考量。



這張圖最接近我想像中的窗。板葉闔上時可以當螢幕用,玻璃板的寬度可再寬一些,視線上便不會有這麼多橫線阻礙(清潔上也少一點麻煩),也能進行透明化或霧化處理做為純窗戶。百頁的設計是希望別失去通風的功能,再加上致吟姐提的防蚊及過濾空氣的功能就更理想了。

留言的意義.......

---
在整個人本科技生活計畫當中,其實有很多產品都主訴留言的功能。
不管是透過語音辨識、手機人員辨識,還是透過電子照片留言板,有各式各樣的方式可以留言給家人。

但,我們真的有那麼需要透過留言的方式和家人溝通嗎?
透過這種溝通方式真的好嗎?

在我的原生家庭當中,從來就沒有用過留言這個方法,
不管小孩子有什麼要求,像是要出去玩之類的,一定要當面取得父母的同意。
而父母要交待孩子事情,也都會當面講,確定小孩已經瞭解了。

即使是冰箱中有水果或甜湯,而父母都在忙,沒時間昭呼我們吃的時候,我們也會知道那是可以吃的,然後自己拿來吃。

當我和我老公交往同居時,曾經有用過留言的這個溝通方式,
但使用的情境通常都是雙方起了不愉快,
他去睡了之後,我會寫張紙條,和他說明我真實的心情,
隔天早上他看到之後,沉澱一天的心情,晚上我們就合好。

不過,這個情境只發生在交往的第一年,
因為當彼此夠瞭解對方之後,很多想法都可以直接攤開來講,
實在沒必要選擇這麼迂迴又沒效率的方法。

所以,在一般的家庭當中,真的會用到留言這個功能嗎?
有什麼事情不能用手機聯絡,或是當面說呢?
就算家人通通都很忙,都見不到面,也還有簡訊不是嗎?

而且用留言這種方式溝通,真的好嗎?

假想今天孩子放學回來之後,決定要去同學家玩,
於是他在玄關留言給媽媽,並且對著門說"媽媽我要出門了",
等媽媽下班回家,在玄關知道了孩子的去處,
並且留言給孩子,"晚餐已經買回來了,放在電鍋保溫。"
然後等孩子回來............

這樣的教育方式,實在讓人覺得有點擔心。
尤其是,這完全是單向式的溝通,雙方都只是在告知對方而已,完全沒有互動。

所以我認為,家庭的留言系統,可以是留言板的形式,使用在"共同"活動或是事件上,
像是家人的生日、重要的活動、照片、夢想或是家規之類,
時時提醒家人這些重要資訊,增加家庭的向心力。

一般生活瑣事的留言,我想透過手機及簡訊,應該相當足夠了。
---

防盜防蚊窗

---
我的另一個想法,希望能有一種技術可以取代沙窗及鐵窗。

沙窗與鐵窗幾乎是現代窗戶必備的配件,我們用他們來阻絕外來物的入侵,無論是小偷或是小蟲子。這兩者雖然都有其重要功能,但他們在阻絕外來物的同時,也阻絕了部份的空氣和景觀,讓窗戶的功能大打折扣。

如果能有一種窗戶,它可以透過紅外線或雷射光或氣味之類的方法,達成防盜及防蟲的功能的話,我想應該可以讓建築物更美觀、空氣也更流通吧。
---

I-door

---
1.一直認為語音或者影像並不能提供最準確、最便利的辨識系統。
之前未來生活想望有提到萬能鑰匙的概念,
就跟I-door的感覺很像,
但我那時是覺得可以使用指紋、或是RFID進行辨識。
我猜想體驗屋的語音辨識系統只是個雛形,
未來還是會搭配影音、指紋等辨識系統,
提升他的準確及便利性。

2.我在想,留言的功能真的這麼需要嗎?
或者說,留言的功能真的需要這麼強大的技術來實現嗎?
既然需要按按鍵,
不如介面就點選欲留言的人,(按一次)
再配合按按鍵時的指紋辨識,
系統就知道是誰留言給誰了阿!
聽取留言的人也是按一次按鍵,
就知道有沒有留言了。
既然目前的技術仍然沒辦法做到不按按鍵,
做到真正的直觀,
那麼好像就沒有必要硬把語音辨識的功能用在這裡。

3.聲控家電的部份,
線路、耗電的問題,
先前都有人提到,
這的確是個必須面對的問題,
沒有綠能美觀的設計概念,
再多的科技發展終究只是紙上談兵。

4.聲控家電使用的麥克風陣列,
藉由語音直接辨識出最match的指令。
這點讓我覺得很奇怪。
萬一家人交談間的語音或是唱歌,
也被辨識成指令,
這豈不是天下大亂了嗎?
所以我想,
麥克風陣列或許可以多個啟用的指令,
需要時,再呼叫麥克風陣列傳遞訊息,
如此一來應該可以省去一些不必要的困擾。
---

窗形冷氣

---
窗戶其中一個功能就是「通風」,而另一個可以通風的產品是「冷氣機」。

我的方案就是將這兩者結合,簡而言之就是具備螢幕的冷氣機。

它的功能可以有1.結合攝影機,提供真實的動態景色。2.結合空氣清靜機及芳香機,提供良好空氣品質。

這個方案的好處是,讓冷氣機更美觀、功能更多,並且更接近自然的窗戶。


智慧窗戶﹍現有產品簡介

---
目前我所查到市面上有的智慧窗戶有兩大類,第一種主要是針對通風及防盜這兩個功能,它透過各種感測器,讓窗戶針測到大雨、強風、煙霧、燃氣以及有毒空氣時會自動開啟或關閉窗戶。它同時也偵測通過窗戶的人,因此具備了防盜及保護小孩安全這兩項功能。詳細功能可參考產品網站:http://tw.acesuppliers.com/company/information_10444.html

第二種是智慧玻璃,它透過各種技術改變玻璃的顏色,進化了窗簾的功能,並更加的自動化,這種玻璃通常會搭配太陽能電池使用,在安裝的同時也安裝太陽能電池,讓窗戶可以靠自身的電力運作。可參考網頁http://sa.ylib.com/circus/circusshow.asp?FDocNo=749&CL=9

這兩種智慧窗戶其實都還維持窗戶的本質,只是分別針對通風及光線,提出智慧技術。

雖然它們的功能都很簡單,但說實話兩者我都會想買,特別是前者。

我還記得星期一的下午刮了很大的沙塵暴,因為我通常都不會關家中的窗戶,當我回家時,發現全家都被一層厚厚的沙子覆蓋,不只是櫃子和地板,就連隨處亂放的衣服也遭殃,後續的整理實在很令人困擾。

而且台灣的天氣變化很快,我們不見得可以透過氣象預報來決定要不要關窗,因此常常都為了要避免突然的風雨而緊閉家中的門窗,這對我來說,是非常不理想的,我不希望房子內的空氣要等我回家了才可以開始流通,這樣居住的品質就下降了。

後者取代窗簾來調整光線,我也覺得很不錯。窗簾雖然可以成為居家美化的一部份,但有時還蠻麻煩的。百頁窗很醜又難清理,一般的窗簾只有一種或兩種光度調節,而且有些窗戶所在的位置讓拉窗簾變得很麻煩,可能要跨越一兩個障礙物才能拉到窗簾。再者,窗簾的清洗也是讓人很頭大的事情,即使都送洗,光是要拆下來和裝上去,都是大工程。

也許這兩種窗戶都還因為價格的關係無法普及,但我想當它們普及後,是真的可以讓人們的生活更便利一些。
---

窗戶延伸變形成為「任意空間」吧

---
觀看方案裡的「智慧窗」,感覺比較像是一個設備完善的電子「通訊」或「留言板」,在沒有使用視訊設備時,充當個世界美景圖播放器的介面,淪為家裡牆面的裝飾方塊。

如果運用科技製作的窗戶(所謂的智慧窗),
不具「真實窗戶」所擁有的條件(光線、空氣流通、景觀)的功能性,
那它還能稱作「窗戶」嗎?
(像方案裡的智慧窗)

如果我們已經擁有一扇供給我們陽光、空氣和四季景觀的窗,
那結合科技的「智慧窗」為什麼要回頭過來模仿這些自然物質
(空氣、景觀),然後稱它為「智慧窗」?
(它能模仿空氣、風的相似度可達多少?現代標榜能吹出自然風的電風扇可是一點也不自然阿~還殘有機器運作的聲音,真正的自然風的吹拂是無聲卻令人感覺舒服的)


所以

如果要在窗戶上硬加入科技的元素

我們還能注入些什麼?

往哪個方向注入?



………………………………………………………………………………………

關於「窗戶」我實在想像不到有什麼科技可以全面取代它的地方,我實在太喜歡一扇自然的窗戶了!
就像易達說的「窗戶的神聖性」,的確是不容取代。

所以我的建議是自窗戶的「景觀元素」出發,所做的延伸發展:
選擇把窗戶置於其較少出現的場域中。

像是一般沒有開窗的密閉空間,如老師提的浴室等。
把窗戶「景觀元素」大量的置於浴室的四面牆上(整面牆就是景觀窗),
結合防水、防霧的介面,
讓人可以在超過180°全景的亞馬遜河叢林裡洗澡,或在海底世界如廁。
結合精油與空氣清靜微風系統,最適合浴室的使用。
內建3D立體環繞音響與千張動態與靜態高畫質風景照
隨片自動選擇適合的精油來搭配
(星空照也可以放入阿^^),
重點是如果科技能做到直視時地平線是同眼睛高度,
而人走近牆面時,畫面的地平線仍不變,
但卻可以像真的窗戶一樣令人有往下俯瞰的畫面產生,
哇!這才是真的智慧窗戶景觀阿。
加上防水USB插槽也能隨時讓你更換自己的圖片與音樂。

所以這個由三面牆(也可以更多)組成的電子牆面,應該可稱為「智慧任意空間」。算是一處個人的秘密小天地般,當然打造的價位也不低,應該只能提供豪門人士或是用於高價汽車旅館及SPA中心囉。
當然也可以只安裝一面牆,但是效果好像就比較不顯著。
---

2009年11月4日

I-door的問題

---
1.防盜系統
辨識方面是以比較的方式進行
不知道陌生人對著系統喊開門
系統會做何處置?
盜賊以正常管道進入
那檢測異常聲音的裝置能正常運作嗎?

2.倫理系統
我覺得這個可行性不高
比如口氣就是一個難解決的問題
你對著機器大聲喊叫"爸我要出門了"
爸爸真的會感受到有禮貌嗎?
有更多的成分會讓人感覺像叫罵或是一個單純的開門指令
或者今天家裡只有一個人
你仍然需要對著機器說
"爸我要出門了"
機器的愚蠢為什麼要由我們來承擔呢?

3.螢幕
i-door的功能主要是智慧留言系統、倫理教育系統
把他的機能細分:
辨識發聲者、辨識聲音、錄音、紀錄聲音、放音;
辨識發聲者、辨識聲音、比對資料庫、處理指令
裡面似乎沒有需要螢幕的地方
因為沒有搭配的攝影機
螢幕所要顯示的照片要從別的系統載入
這是非常麻煩的一件事
24小時開著螢幕 電費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如果去掉螢幕
我們可以設計為有三個實體按鈕的裝置
縮小體積 設置在門把旁
或者只需要一個做在門把上的按鈕
其他的 都由辨識聲音來完成
使用上可以更加直覺、方便

設置在門邊似乎也不夠完善
原設計者或許認為需要留言就是要出門
但如果我只是想上樓睡個午覺
我仍然需要到門邊錄製留言嗎?
應該很多人有這個經驗
在房間裡仔細琢磨出門要記得的事情
到了客廳就忘記了
縮小體積之後設置在多點似乎是比較智慧的做法
---

I-living Room 的感想

---
參觀了人本智慧生活體驗屋後,有幾點想法。把科技大量應用在現代家庭生活中,其初發的立意固然是提高生活的品質和方便性。淺談一下目前的成品帶給我的感受:

1. 天花板上密佈牽連的收音線路及各式接線是否能在未來有所克服?雖然是體驗屋,也可加強整體美觀的強度。一般家庭如果要直接置入這整套產品的話,是否需要整個天花板重新裝潢與佈線,勢必壓縮了可運用的室內空間。

2. 可否整個家庭只需一個主電腦即可遙控與處理整個家庭的生活運作(七台電腦實在太費電了,像我媽都會說:「電腦如果沒有要使用的話,就關機吧!開著很浪費電耶!」)朝著綠色生活的目標,應會是未來家庭生活的趨勢。

3. 關於廚房電器的收納:
當時看到咖啡機、電磁爐、微波爐的後與櫃子下方都是一堆密密麻麻又錯縱複雜的線路,看了真的會令一般家庭主婦產生頭痛感!(一想到要處理這麼多難看的線,我還是自己用手按的比較方便)所以當時談的與家電用品做個內嵌式的晶片結合,促使產品只要一條電源線與一組特定序號即可輸入到自家的電腦主機做出主人指示的判讀。相信如此跨領域的組合,會帶給電器使用者更高的購買意願及徹底感受到科技的方便性。

…………………………………………………………………………………………
關於I-living Room IMIS的幾個系統,有幾點想法:
中英台語音家電聲控系統
可在家庭任何地方以中英台語音控制家電

有了這套系統,的確人在家裡都可以變成國王或皇后一樣,想喝的時候出個嘴巴就好,建議:如果可以不用大聲喊叫就會有咖啡喝的話會更佳。但是如果未來收音效果變的銳利的話,會不會可能只是在跟家人聊到「咖啡」的某個話題,並沒有真的想喝咖啡,廚房卻自己(聽到關鍵字)幫我煮起一杯咖啡來了?這也是個誤判。所以咖啡機(或是任何電器)應該有個回饋的機制(由家裡的主機來回答),就是可能說「咖啡正在煮囉!」,讓人知道咖啡機接收到指令運作了,也可以適時的去停止機器的誤運。



家庭環境聲音偵測
家庭環境中的聲音辨識,如有異常聲音將會發送簡訊給家庭成


這套系統使用在防盜系統上是相當具可看性的,但是聲音的來源,通常也不見得來自於自家的內部聲響(自己家的狗),也有可能是外部鄰居的噪音(別人家的狗…)、路邊疾駛而過的救護車、媽祖遶境的鞭炮聲或是突如其來的工地施工巨響,甚至有些人是居住在高分貝的機場區附近,這樣的聲音偵測是否會產生誤判(密集的住宅區可否偵測出自家狗與他家狗的吠聲差異)?難不成家裡都要全面改換成隔音的氣密窗或氣密落地窗?如果可以盡量降低其誤判情形發生,主人就可以少收到幾封無意義的簡訊了(跟討厭看到廣告簡訊是一樣的)。

產品設計者應該幫客戶注意到更多細節,而不是只設計了一個單一的情境,以為普羅大眾皆可如此套用。
---

2009年11月3日

跨領域學習? 我看我們還是先合作吧~

---
昨天和老師一起去開主持人會議,又想到之前跨領域整合的議題。

因為文明不斷的堆積,科技不斷的發展,各個學門和技術都越來越專業,分工越來越細。
無論是哪個科系,教授們可能都只專精在自己的特定領域上,
即使是自己的學科,對其它領域也只是稍有瞭解而已。

在學術發展上,這樣的專精或許是很好的,
因為專精才能深入,持續針對同一技術研究才可能累積成果。

但是,如果是要開發產品或服務,問題就顯現出來了。
因為沒有一個產品是只需要一種技術,只需要一種人才,只需要一種專業。

舉例來說,一個可聲控的咖啡機,理想的使用方法是這樣的:
晚上睡前將咖啡杯放好,隔天早上起床後,對咖啡機說聲"濃縮咖啡",等梳洗好後,咖啡也煮好了。

但生活並不可能天天都理想,萬一前天晚上忘了放杯子,或是枕邊人好心的幫你多點了一杯咖啡,接下來的故事可能就不太愉快了。

因此,一個智慧的聲控咖啡機,至少要多加一個可以偵測是否有杯子並且避免重複點餐的功能。要提供這個功能其實也不難,首先,在咖啡機底盤裝設一個感壓裝置,如此一來就可以知道有沒有杯子,再來,寫個簡單的策略,讓聲控只有在有杯子的時候執行,並且在感壓裝置沒有歸零以前,不得執行第二次。

提出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案的人,其實也是念電機的,他只花了一分鐘就想出這個方法,並且認為很好執行。那為什麼原設計團隊想不到,並覺得這個問題難以解決?

我猜想,是因為他們專精的領域不同。

就連同是在電機領域當中,各種技術都有其專精。
一個好的聲控咖啡機,需要的技術除了聲音辯識、策略控制之外,可能還有其它的技術。
由單一團隊完成一項產品,是否太過勉強?

在我們討論到跨領域學習以前,是否應該要務實的先談跨領域合作?

讓不同技術的擁有者,同等的地位,共同參與設計執行,釋出自己的技術,並接受他人的技術,以分工合作的方式,才能讓產品更加完整。

跨領域整合?  跨領域學習?  我看我們需要先合作~
---

窗戶有感


---
我們先來看看日常生活中可見的「窗戶」提供了人類室內空間哪些東西?

傳統窗戶提供陽光(光線)、風(空氣流通)、景觀(室內者的視覺欣賞)等功能。
也因為窗提供了室內空間這些條件,使得在家者可以得知戶外世界的晨昏與四季的更替。

首先看看「光線」吧:清晨射入房間的第一道光線是自然喚醒人類的天然鬧鐘。白天的光線則是免費的舒服光源。有些在家工作者,甚至可以靠窗戶的光線得知一天約略的時間,就算不用看時鐘,也會知曉現在是正午、昏黃或半夜。

第二,窗戶設置最重要的功能之ㄧ就是促使「空氣的流通」,如果居家是在靠南的牆壁設有窗戶,夏天到了就算不用冷氣家裡也會變得涼爽舒適。

第三,每扇窗戶都有屬於自己的固定景觀。除了景觀(海景、山景、高樓大廈)以外,景觀外總會有一些意想不到事情的發生:例如忽來的幾隻麻雀吱喳嬉鬧聲、遠方大狗的吠聲、南風吹入的一陣愜意涼風、細雨綿綿時的雨滴答答聲等。這時你有可能會起身趴向窗外一看,藉機活動筋骨;甚至把眼鏡脫下來,做讓眼睛遠視的放鬆動作。


「智慧窗戶」可以協助人類什麼?取代傳統窗戶或是令人親近接近傳統窗戶?
隨著科技的發達,窗戶也開始有了新的變革,首先是外觀上,出現了大片落地窗(可吸納更多的陽光與空氣);再來是功能上有了阻絕喧囂的氣密式窗戶,這些窗戶帶給人類更多生活上的享受與便利性,使得選擇多樣化。
如果窗戶的特質就是帶給人類這麼多接近自然的享受(空氣、景觀、四季陽光的變化),那麼結合科技的「智慧窗」,究竟可以把「智慧」運用在窗戶的何處?它又可以帶給人哪些幫助?是基於傳統窗戶加諸而上的「智慧」功能?亦或完全取代傳統窗戶而誕生的「智慧窗」?

如果我們已經擁有一扇供給我們陽光、空氣和四季景觀的窗,
那科技為什麼要回頭過來模仿這些自然物質?

或者科技還能以怎樣的形式,注入些什麼?
---

2009年11月2日

新筆電

這台筆電和伊婷畫的有一取同功之處。大家看看。
這個可能是ㄧ個有趣的形式。

2009年10月23日

未來衣想像

---
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
很討厭洗衣服..。

討厭洗衣服的原因,
其實不是「洗」衣服這個動作,
(現在大多都是機器在洗了)
而是因為要曬衣服...,
真的還蠻麻煩的。
況且有時遇到下雨天、梅雨季節,
衣服曬不乾,又非得要穿出門真的是很囧。

所以跟致吟學姊提出的一樣的難題,
就是出在衣服的質料。
不曉得有沒有可能做出不用洗,
或是不用曬的質料,
甚至是可以舒服穿在身上又可以同時曬乾的衣服,
這對懶惰的人來說還真有吸引力。
---

2009年10月20日

資訊整合平台: 為何整合?

---
我今天去參加了一個會議,他們提出了一個Living Map的計畫。

計畫的想法與概念很簡單,就是希望可以為成大學生建立一個成大商圈的購物地圖。地圖裡標示了每家店的資訊(包括特價資訊、溫度、分貝等等)。

硬體技術的部份,其實沒有什麼好討論的,這樣的系統不太需要特別的技術。
它事實上是一個資訊整合的平台,最重要的是資訊的取得與散播。

資訊整合平台的概念,已經好多個禮拜出現在我們的討論當中,無論是化妝、衣服、學習等等。

我開始會想,為什麼我們無論在哪一個面向上,都感受到對資訊整合平台的需求?

是因為我們的資訊量不夠多?接受管道不夠好?所以我們需要一個新的平台,用來收尋更多的資訊?

還是因為我們生活中的資訊量太多,多到我們需要一個整合性的平台來幫我們篩選?

就以化妝為例,我們都知道現在已經有許多零散的資訊,散布在生活各處,像是網路、電視節目、雜誌、化妝品櫃姐、親朋好友。那我們期望的平台,究竟是要幫我們把散落的資訊通通用一種管道呈現,還是告訴我們如何最有效率的取得需要的資訊?

把所有的資訊整合在一個平台上,就竟是擴展了我們,還是限制了我們?

就像愛蓮說的一樣,我們不希望單一飲食文化的發生,那我們是不是也別再苦苦追求單一(呈現或篩選)的管道?

也許在看似不方便的現在,其實是相當方便的。
---

未來衣料

---
我希望未來的衣料可以很進步,即使很薄也很保暖,即使很厚也很涼爽。

這樣我們就可以不用在冬天穿著厚重的衣服,
也不用擔心夏天的短袖會讓人曬黑。
最重要的,我們可以不需要養那麼多的喀什米爾羊,讓地球不用那麼快得沙漠化。

不過,很奇怪的是,我們那麼先進的科技為什麼還是無法做出先進的布料?
人造纖維永遠不保暖、觸感不好、質感也不好,
什麼魔術抹布,到最後也是很難用。

不只是布料,我也希望能夠有高級的人造皮革。
這樣我們就可以不用殺害那麼多的動物,只為了求取他們的皮毛。

以前人們從動植物上取得衣物的原料,讓自己得以蔽體保暖,或許還說得過去。
但現在的人們,多半都擁有相當大量的衣服,衣物的功能延伸到個人品味、身份地位象徵、時尚流行等等。那些消失的動植物的生命,一旦我們靜下心來思考,就會有種可悲的感覺。

我希望科技的發展,不只是要讓生活更加的便利,也希望可以讓更多的生命得以延續,當然生命也包括人類自己。
---

2009年10月17日

關於電子書vs紙本書

---
本文摘自yahoo新聞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17/5/1t5k7.html


紙本魅力難取代 電子書歐洲人不愛

(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法蘭克福16日專電)每到10月的法蘭克福書展,全球的出版人對電子書的未來爭論不休。隨著索尼(Sony)和亞馬遜(Amazon)的電子書閱讀器在歐洲上市,電子書今年在書展上再度成為熱門話題。
儘管媒體一再稱讚電子書的優點,書商也有意將美國市場的經驗複製到歐洲,不過由於紙本無法取代的魅力,加上出版業憂心音樂產業遭非法下載的歷史重演,短期內電子書在歐洲市場的接受度仍相當有限。
法蘭克福書展的主人德國書商協會主席洪斐德(Gottfried Honnefelder)在一場研討會上表示,電子書在美國普及的程度遠低於預期,德國出版業一年的營業額約100億歐元(近新台幣5000 億元),即使數位出版不斷成長,未來幾年所佔的比重仍很低。
歐洲讀者對電子書的接受度不高,除了閱讀習慣,也與歐洲對文化傳承的認知有關,將書本視為文化財,而非商品。
索尼歐洲分公司公關經理勒平(Marthe Leppin)說,歐洲人將書本視為文化資產,而非市場自由交易的商品,像是德國法律就規定全國圖書不二價,不論實體或網路書店都嚴格遵守,不像美國動不動就打折,造成出版業的惡性競爭。
法國、英國、德國是電子書閱讀器最早上市的歐洲國家,根據勒平這幾天的觀察,比利時、北歐等國的經銷商,一直詢問代理的可能性,電子書的確是今年書展的熱門話題。
不過他說,歐洲人普遍認為,紙本的閱讀經驗無法取代,而且出版業擔心非法下載重傷音樂產業的歷史會重演,因此,歐洲出版社傾向不將電子書版本的價格訂的太低,暫時還不會像美國一樣,對電子書大打折扣。
儘管短期內電子書還不致於攻城掠地,不過長期來看,數位出版的趨勢已經不可擋,影音和數位內容透過網路傳播,甚至已經改變作家寫作的方式,這點從年輕讀者的閱讀習慣就可看出。
洪斐德面對在展場上百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出版人說,如果寫1000頁的小說,作家期待讀者花好幾天、甚至好幾個星期的時間從頭讀到尾,不過如果只寫給習慣輕薄短小內容的讀者,寫作的方式當然會改變。
他堅信,有朝一日電子書一定會擁有廣大的讀者,「但對紙本的書來說最多是互補,不會帶來威脅。」



雖然電子書在未來勢必會發展,但紙本的書不會被完全取代
因為他有著樸實、以及在手中的存在感
以及他的傳統文化價值
就像文章內提到的
“除了閱讀習慣,也與歐洲對文化傳承的認知有關,將書本視為文化財,而非商品。”
---

2009年10月16日

飲食,總結來說….

---
飲食,是一門很複雜的文化。

它難以一言以蔽之,卻也很難系統的分析。
我們總像是瞎子摸象一般,只能談點片面的現況,或是聊聊自己的感覺。

智慧書桌


我想的跟「書桌」本身的功能比較沒有相關,而是著眼於書桌上可能用到的資料處理的延伸應用。我的構想前提是每張桌子都已具備有基本電腦文書處理的功能,也配有網際網路的支援,提供的服務是不同位置電腦所共同存放的一個「資料置物櫃」。這概念有點類似網路空間,但他不像FTP的使用,總需要資料的上傳、下載,或是需要網址、登入帳密…等等,而是提供更直觀的一個共用資料夾,讓使用者能在經常使用的幾個桌子(電腦)前存取與讀取資料。

舉個實例來說好了,像我現在念研究所,白天的時間大多都是待在實驗室,晚上的時間會回到住的地方,假日的時候也會定期的回家,這代表我經常使用的電腦就是這三個位址。而比起FTP的軟體服務,我則是偏好隨身碟的使用,因此資料常常需要利用隨身碟copy來copy去的,這不僅很不方便,也可能造成忘了存、忘了拔、忘了帶出門、忘了擺哪了……等等之類的情形,相信以上幾點大家都不陌生。更困擾我的是,我常在這三個電腦前「接力」工作,意思是我需要知道哪個才是「最新版」的文件,這總是讓我覺得很不方便,也常常因為copy到不是最新的文件而整天工作不順。

因此,有了這套服務,我們可以省去很多資料攜帶的麻煩,也不必擔心重要文件遺失或中毒而大費周章狡兔三窟,徒增資料update與否的困惱。因為我們的資料不是存到自己電腦的硬碟裡,而是寄放在server端的空間裡,想要的時候就可以讀取、修改,不需要的時候便可以輕鬆存取、寄放,就像是個無所不在的虛擬置物櫃。
---

2009年10月15日

智慧書桌構想草圖

使用情境:家中
在家裡是輕輕鬆鬆的可以在書桌前看自己想看的書
作自己想做的事
悠閒時還可以邊畫個圖邊喝杯咖啡
為避免有任何其他物品影響到手繪版的操作
所以把手繪版的範圍縮小
平時可以當一般桌子使用
需要時再開啟手繪版即可
書桌結合檯燈 電腦 及手繪版和掃描器的功能
使用介面也盡量簡單為主
目前需擬的只有鍵盤 以投影的方式呈現 以減少所占空間
未來書桌也許能有一套軟體,將自己當天在外面的筆記等等的資料自動分類
學生的資料也可以在連線上後,筆記的部分可以自動按照科目和日期自動分類
這樣一來可以省下不少歸類資料的時間,
也會比較有餘力去讀這些資料。
我個人是較喜歡實體的東西,感覺比較有安全感
書桌也許可以變的很高科技,但是原本桌子的功能無法完全消失或是被取代
畢竟我們還是會有些習慣,習慣在桌子上放些東西
放些文具,
放幾本喜歡的書,
才有書桌的感覺:)
---

未來衣想像

---
衣服可以大略的分為兩種功能
1.美觀(包括遮蔽身體、改變視覺感受、展示地位、職業制服...)
2.保護(包括保暖、擋雨、吸汗、散熱...)

因為只能選一種布料
經常就會出現矛盾的情形
比方說大雨中的演講 那應該穿雨衣或是西裝?
零下十度的車展走秀不知道要穿比基尼或是保暖衣物

所以我想未來的科技應該可以將美觀與保護的部分分開設計
每件衣服都有一層基本布料是主掌保護的功能
可以是雨衣、風衣、吸汗衫、各種厚度的布料
依據自然環境去做更換

而美觀的部分
有點類似隱形斗篷發出光線的概念
使眼睛接收你想呈現的衣服外觀
你想穿的衣服上網下載就可以了
當然也能做出皮膚的效果

未來我們可以在大熱天穿著吊嘎開會
看起來大家卻是西裝筆挺
憲兵可以穿著短褲拖鞋站哨
兩棲部隊的裝備隱蔽性更高 保護力更強
胖妹也能有火辣的比基尼裝扮

衣服的設計更加多元化、個人化
---

我的現在衣需求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跟我有類似的想法過~

不管是走在路上還是從報章雜誌、電視劇等

常常會看到非常合意的衣服或是穿搭配件等

或是有時看到某件衣服,不禁想''要是它沒有蝴蝶結會更好看''

又或是自己買了一雙鞋,腦海中又不禁浮現出一套搭配這雙鞋子自己幻想的服裝

但同樣的,要去哪裡找一件一樣的衣服呢?

一件符合自己品味,與腦海中同樣材質、同樣版型、同樣花紋的衣服

當然,價錢也一樣合胃口

這又是一個需要靠大量資料蒐集系統的整合與開發

但不妨來想像一下

有一個平台、介面或是空間可以自己選擇衣服的元素並做搭配

而總結出來的一個圖像便可以開始搜尋

搜尋出相似度極高的產品資訊,包括地點、價位、購買方式等

是不是還不錯呢!

另外一個想法,在短暫假期的出遊

可能四天三夜、可能三天兩夜,長一點一個星期、一個月

因為是出遊,便會想要穿得美美的好拍出的紀念照都是那麼美

那麼衣櫃裡萬中選一的情形是多麼的激戰

想穿的衣服往往多於出去玩的天數,也可能往往少於出去玩的天數

這可怎麼辦呢~

衣服通常也是行李箱裡最占空間的一位

帶出門後,衣服總是少帶一件~

如果我們有一個移動衣櫃,走到哪都有衣服能挑選又沒有包袱的重量

是不是也不錯呢!

解決方法還可以有很多,哪怕是誇張的想像,說不定未來某一天都能由某種型式來達成~

智慧型書桌-圖書館



使用情境: 圖書館(適合各類型圖書館及兒童閱讀區)

此款智慧型書桌專位特定公共場所使用,其優勢為:
1. 可放置為各樓層的特定區塊,
2. 提供讀者(使用者)隨時掃描與存檔的便捷功能。
3. 由於安置於靜態的公共場所,
故安靜、無聲的掃描功能為其強調的重點。
4. 鍵盤同為感應式的無聲按鍵。
5. 內嵌式的電腦提供圖書館資料檢索功能。

主要功能:
1.觸碰螢幕2.掃描3.資料可攜(USB、各類記憶卡插槽)
附加功能:
1.觸碰螢幕附加功能: 
a.壓力感應級數高 
b.辨識能力:手寫→字元轉換 
c.分辨塗鴉並且儲存圖像 
d.虛擬鉛筆盒:各種筆刷
2.掃描附加功能: 
a.沒有蓋子的直覺使用 
b.奈米桌面 
c.感壓玻璃
3.尺寸設計: 
配合使用者身材及行為(掃描工作、兒童繪圖、記號標示..),共有兩種規格。 a.殘障與兒童閱讀室規格:長40㎝×寬60×高70㎝
b.一般人士:長40㎝×寬60×高110㎝
4.虛擬實體轉換: 
a.書本 
b.鉛筆盒
5.周邊設備: 
a.滑鼠鍵盤 
b.壓力感應筆 
c.各類記憶卡插槽
d.喇叭 
e.USB

2009年10月14日

老師的角色

---
我媽是個退休的音樂老師,發了佛心在家裡用很低廉的價錢教鋼琴、小提琴和長笛。

小提琴和長笛是她這十年來才學的,所以雖然檢定考試(從11級開始,6級即為教師級)都有通過,但她其實都吹奏的不怎麼樣。

上次中秋回家和我媽聊天時,她說她有個小提琴的學生今年考過7級了。

我超驚訝的問她: 那妳不會教不起嗎?
我媽說: 會阿! 所以我只能叫他聽CD,然後告訴他哪裡拉不好,雖然我不能示範給他聽,但是我還是可以教阿!
我還是很驚訝的問她: 那學生都不會覺得這樣不好嗎?
我媽說: 會阿~但是因為經濟因素,沒辦法。 而且我這樣也是可以教阿,妳看他檢定也過了,明年要讓他過6級應該也不是問題。

我聽完之後感慨萬千。

音樂長期不受到重視、不被推廣,讓它只能成為有錢人的奢侈休閒這點先不談。

讓我思考最久的是,我們通常都認為"老師"這個角色應該是"知識的傳遞者",
老師就應該要熟知各項知識,在台上引經據典口沫橫飛的講課。
至少,我們也認為老師應該要具備,某個領域足夠的知識或技能。

一個連曲子都拉不出來的老師,怎麼可以教學生呢?
甚至學生的專業技能都比老師好了,老師還有什麼可以教給他?

但或許,我們應該重新思考"老師"的角色。
若是擔任學習的輔助者,又有何不可?

或者,這樣其實更好。

這樣的話,學生可以擁有更多學習的主動權,
對於進度的掌握度更好,也會更積極。
而不是被動的接受已經被安排好的課程和進度,完成已經設定好的作業。

當我們不停的談到E化的學習時,
應該要先行改變老師與學生的角色定位,
讓學生可以主動式的學習,
如此,E化才有意義。
不然,就只是單純的把書本變成螢幕罷了。

第二個讓我思考良久的是,
我們自栩為走在時代先端的年輕人,我們接收最新的觀念和想法,
但看看我和我媽的對話,好像我才是個食古不化的老人似的。

我們那麼努力的想要跳脫框架,
該不會,我們只是在框框裡跳來跳去而已。
---

2009年10月13日

未來食

---
聽了大家對於未來食的想像,
總括而言,
不外乎就是為了"方便",
又想要吃出健康、美味,
要是能有「媽媽的味道」,
那就更再好不過了。

產品設計﹍智慧書桌



我的想法是,每個人都有一台小型的平版電腦(可攜),只要將電腦插入書桌後,
就可以享受書桌所提供的其他功能,包括較大的觸控螢幕、虛擬鍵盤、網路連線等其它功能。

但是在沒有插入平板電腦時,書桌是無法獨力開機的,所有的資料都是儲存在平板電腦當中,書桌只是提供更多的功能而已。
---


不用試穿的購物模式

---
在大小創意的網站的一則資訊(http://dxmonline.com/article/511203819/)介紹了愛迪達所發展的系統mi adidas(http://www.borissalchow.com/adidas.html )以觸控的方式,根據顧客跑步時的腳底形狀來挑選顧客適合的運動鞋。這簡直就像是精品店所謂量身打造的的訂製鞋,不過不同的是運動鞋大多為量產。但透過這種方式確實能夠更精準的購買合適的鞋,也遠比目測、或是現今能想出、能用的方法來的好得多。

也許未來鞋店都能夠備有一套這樣的系統,這樣不僅可以省下許多試鞋子的時間、而且也較衛生,比起一雙鞋子經由許多人試穿,降低試穿的人數也能減少微生物附著、滋生細菌、降低感染香港腳的可能性。當然,這樣的概念可以擴展到更大的層面,也許服飾、牛仔褲、乃至泳裝,都可以用類似的一套系統,不過服裝方面要考慮的範圍可能更加廣泛,因為每個人的身形都不太一樣,可能需要用到立體式掃描來判讀,然後知道這些訊息後店員可依照顧客的喜好再去挑選衣服。

更進階一點,也許可以將自己全身各部位的資料輸進電腦裡,在網路購物時也不怕會有尺寸不合的問題,而需要在進一步去退換貨等等麻煩的程序;或是隨身攜帶一張晶片裡面有我們自己的資料,出去逛街時看到某家店的服飾風格很喜歡,就可以進去那家店並拿出晶片讓電腦SCAN,電腦會顯示出哪些適合自己的衣服及店內剩下多少的存貨,再由消費者自己去看、觸摸衣服的質料,這樣既可以享受到逛街的樂趣(到處看看美的東西),又能買到真正想要的衣服、鞋子。
---

穿衣鏡

---
每日的生活,除了定時的早、中、晚三次煩惱要吃些什麼以外,起床梳洗後的重要大事,就是要動腦想一下今天要穿的衣服是哪一套。所謂:「女人的衣櫃裡,永遠少了一件衣服。」此言實在是千真萬確。

幾乎每天出門時,在衣櫃前挑來挑去就浪費了極多的時間。有時候心血來潮也想來點不一樣的裝扮,站在鏡子前面時,上衣、褲子拿來配來配去老是不盡如人意。最後出門的決定往往也是一件T恤和牛仔褲草草了事,終究與平日出門的打扮沒兩樣。日復一日,在朋友的印象裡,就變成了一個永遠穿T恤和牛仔褲的人。

有時候衣櫃的衣服實在是太多了,緊急時會翻不到想要找的那件衣服。有時隨意整理衣櫃時也會發現:「原來有這件衣服阿!」

這時如果一般同等人身的房間穿衣立鏡,可以增進一些科技的功能(內建照相機、閃光燈與微電腦),可以1:1比例,照下鏡前使用者的全身造型,可天天紀錄使用者的服裝造型,甚至連妝容都可清楚的拍照下來(我想這個產品可以說是智慧型梳妝台的延伸版),存檔在衣鏡系統裡。如果想參考上個禮拜或是更久以前的服裝造型搭配時,便可輕鬆的調閱觀看(人身由的1:1的比例,直接顯示於鏡面上)。這個穿衣鏡的功能就是「每日衣物行事曆」,記錄你的過去每日穿著,也可預約你日後穿著樣本,能隨時加入新拍的照片樣本。也可設定多組個人服裝紀錄,也適合整個家庭放置於公共空間來使用。

從過去歷日拍攝紀錄中檢視個人穿衣風格,出門前只要按按鏡子的觸控面板,便可輕鬆得知之前成功搭配的上、下衣物各有哪些實際的範例,省下不少試衣時間,也避免衣物穿脫於定妝後的顏色沾染。做到隨時把試衣滿意的造型存檔拍照紀錄,下次一有機會就可以調出來穿了。穿衣鏡可以讓你永遠知道你衣櫃裡有哪些衣物,只要花個幾分鐘,便可以直接排出週一到週五的不重複衣服搭配,讓每個OL每天可以多安心賴床20分鐘,依舊亮麗自信的出門。
---

2009年10月12日

紅外線虛擬鍵盤

---
紅外線虛擬鍵盤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1&t=1296&p=3

我有查到一些之前他們提到的[紅外線虛擬鍵盤]的資料和討論。
好像從2002年開始就有許多家廠商在研發,似乎也都有上市販賣。
不過我找到的資料都是02、03年的,這幾年好像反而沒有人在討論。

這些討論串所提的資訊,我整理如下:
1.由一發射器(3*3*10cm)投射出虛擬鍵盤。
2.投射位置不限於平面。
3.發射器透過有線或無線(籃芽)傳輸到其它裝置(PDA、NB)上。
4.實際使用無困難、核心技術廠商未詳細說明。
5.充電一次後約可使用2小時。
6.可與其它裝置結合,如PDA、平板電腦等。
7.紅外線鍵盤不傷眼,且可依設定由PDA或NB發出敲擊聲。
---

教育扼殺了創意

---
這是一段非常棒的演說,演說者是一位非常有名的教育家 肯。羅柏森爵士
雖然僅短短20多分鐘,但有讓人醒過來的感覺。 如果各位有時間,可以好好的把他聽完。
原來的寬螢幕轉出來太大了,因此我壓縮了檔案,所以畫面有點壓縮
,但不影響演說的精采程度,請各位品嘗。

影片內容應該是歸類在未來的教育,演講者用很詼諧的角度談教育,
跟產品沒什麼關係,主要是理念。
我用我的觀點簡單歸納一下影片的內容。人在長大的過程中不斷被灌輸不能犯錯,
犯錯是很嚴重的ㄧ件事情。事實上也是如此,在公司裡最先懲罰犯錯的人,也最先
告訴你,不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如何或如何。也因此,我們越來越保守,當我
們知道框架界限在哪之後,我們便很少冒險。我們開始會事先預測可能或不可能,
正常或不正常,是否合理等問題。另外,這個星期六,我去台大應力所看我畢業前
做的體重計第一版原型,台大應力所一位施老師給了我許多的震撼,他發現2D動
畫在教育上有一些市場,因此找了insight一些設計背景的助理,開了一間
資本額僅140萬(由14位教授各出10萬)的小動畫公司。他很開心的跟我說
,玩一下看能搞出什麼名堂,很有趣對不對。

看到施文彬 老師這樣的做為讓我慚愧了,當初念我設計研究所前,便夢想畢業一
定要開一間設計公司。因此,我論文便是探討設計公司的環境不確定性,在這個過
程 中,我看到了社會的現實面,我因這篇論文走片了北台灣的各家設計公司,也因
此被真實的現狀給嚇到了。我好像扼殺了我大學畢業時所勾畫的種種理想。我看到
我所見的邊界,因為我認為我也會落在這個框架中,因此我不敢跳進去。

---

2009年10月10日

智慧書桌-設計目標

 
使用情境:
 1.課堂上學習
 2.圖書館


必須達成的功能:
1.觸碰螢幕
2.掃描
3.可攜帶
 依可攜帶程度區分為:
 a.產品本身可攜
 b.擁有感壓、掃描能力的顯示器
 c.使用介面與資料可攜
 d.資料可攜


附加功能:
1.觸碰螢幕附加功能:
 a.壓力感應級數高
 b.辨識能力:手寫→字元轉換
 c.分辨塗鴉並且儲存圖像
 d.虛擬鉛筆盒:各種筆刷

2.掃描附加功能:
 a.沒有蓋子的直覺使用
 b.奈米桌面
 c.感壓玻璃

3.攜帶方式:
 a.腳架
 b.抽取式
 c.可摺疊
 d.遠端控制-連線速度快

4.尺寸可調設計:
 配合使用者身材及行為(閱讀、寫字、畫圖...),產品自行調整
 a.桌面高度
 b.桌面大小
 c.桌面傾斜角度
 d.操作介面

5.虛擬實體轉換:
 a.書本
 b.鉛筆盒

6.周邊設備
 a.滑鼠鍵盤
 b.各種壓力感應筆
 c.記憶卡插槽
 d.USB
 e.RFID

如果有遺漏的,再請各位幫忙補充

2009年10月9日

聰明的挑嘴

---
未來人的飲食想必是很聰明的
既然是智慧生活
聰明的消費者是可以得到充分的市場資訊
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了解每樣食材的養分
最重要的一點
對店家的資訊充分掌握
不單是位置,價位,評價,特惠消息
還有每樣菜譜的從食材,烹調過程,營養成分等
有了充分的資訊才能有明智的判斷與選擇

.......現在想一想
怎麼未來智慧生活與資訊總是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就像最近討論的結果總是會不自覺導向軟體或是系統的服務
我們該如何突破現有的解決形式呢
---

家裡的味道

---
學長跟愛蓮提到怎樣吃飯才會有家的味道
可能是大家聚在一起的感覺
也可能是一個知道你喜歡吃什麼的媽媽

因為我真的是一個非常挑嘴的人
對我來說 如果每個店家都知道我喜歡吃什麼對我而言是很有吸引力的
所以我會希望未來能有一種機器可以隨時帶在身上
我進到每個店家
他就會告訴這個店家我喜歡吃什麼 什麼是我不碰的
我希望餐前能先給我一杯水或一碗湯
牛肉或蔬菜料理我不會多看一眼
不要加辣 不要加蔥 不要加黑醋之類的
............................還有超多的

平常看到的菜單可能有數十種菜色
但是經過我的先列條件
我的菜單就會變得非常簡單明確
依照我平常喜愛的口味作順序

我們都希望未來的生活更舒適美好
雖然並不一定能盡如人意
但是我真的不希望面對一個吃太空食物的未來
---

2009年10月8日

2009年10月7日

艾西莫夫《機器人系列》







DEAR:

致吟在網路上的部落格發現了一個有趣的書評,是艾西莫夫《機器人系列》三集的總書評,《曙光中的機器人》是第三集,雖然是科幻推理小說,但真正闡述的是人類在宇宙拓荒史中,重新尋找失落的~愛。

以下是轉錄的書評內容:

《曙光中的機器人》 主要是描述地球上的人類,在向宇宙拓展的開始之初,人類對於機器人科技的發展,在依賴與恐懼兩方面,呈現極端的衝突,因而發生暴動。導致想要高度發展與利用機器人的第一批人類,就來到奧羅拉星球,之後又開拓了包含索拉利等星球。而留在地球的人類,是極度反對與懼怕機器人的。這三個星球上的居民,最後發展出各異的人文與生活方式。

太空族(Spacers,移民外星的人類)視地球人為細菌與病原的帶原者,對於地球人愈來愈厭惡,不淮地球人離開地球進入外圍世界。

地球:
在地球上的人類,因為初期衝突造成的暴動,喪失對文明的信心。因此轉而生活在地下,並在城市上空建築鋼罩,與大自然完全隔離,城市內部使用人造日光,與空調。不再有四季與陰晴雨雪等氣候的變化、全球使用統一的標準時間再沒有時差的問題。幾十億的人口全部擠在各城市的鋼罩下生活,人口擁擠,有家庭生活並採行一夫一妻制度。
因為長期生活在人造環境中,再也無法面對太陽光,對於外面多變的天候,幾乎是達到驚恐的地步(空曠恐懼症)。

奧羅拉星球:
人與機器人的比例約為1:50
平均壽命300歲,人口不多,而且嚴格控制人口數,所以每個人所擁有的土地很寬闊,生活瑣事由機器人代勞。夫妻制,卻沒有所謂外遇的制約,夫妻的子女數有限額,要生小孩時必須先申請,孩子生下後統一集中由機器人照顧訓練,完全不與父母接觸,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所以也就沒有所謂亂倫的制約。性的隨便造成人與人之間沒有感情,甚至連『做愛』這件事都可以沒有愛。

索拉利星球:
人與機器人的比例約為1:10,000 ,平均每一個人就有一萬個機器人為其提供服務。哇~!
平均壽命300歲,人口稀少,而且嚴格控制人口數,所以可想像人人都擁有一個王國。所有勞務都由分工極細的機器人代勞,人與人之間以視訊溝通,除非偶而的性事,否則夫妻也是不見面的。極力避免甚至極端害怕與人的接觸,因此,性愛不是變成公事,就是不得不又令人痛苦的人類接觸。生孩子是義務,檢驗合格的夫妻才能生育下一代,孩子生下來也是統一交由機器人篩選照顧。


當人類要向宇宙拓展的時候,到底要由誰擔任先鋒,才能造就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環境呢?

1. 刻苦耐勞不怕惡劣環境,而且冷靜理性,卻無欲無求、無愛無恨的機器人大隊?
2. 生活安逸、富裕,卻沒有企圖心也不懂得愛的太空族?
3. 還是,生活在擁擠城市,期望開發更大的空間讓自己與家人居住的地球人?


雖然三個星球各有不同的樣貌,卻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為了急欲掙脫某種束縛,竟連人類最基本的特質都一併捨棄,結果反而造成人性的扭曲與極度的壓抑。地球人放棄大自然,只能躲在鋼罩保護之下生活。而太空族捨棄與人的接觸,於是得不到愛,也忘記怎麼去愛。

機器人
既理性又有十足十的耐心,不會生氣也不會鬧脾氣,但是,卻缺少了人類直覺式的反應與跳躍式的思考能力,而人性中最可貴的特點:愛人的能力與想要被愛的渴望,也是付之闕如。長期與機器人生活在一起,人類的個性與社會人文,會有什麼樣的演化。人類長期依賴機器人,從機器人身上得到無微不至的照顧,卻忘記了如何去愛,因為機器人只有付出卻不懂得感受。

看完這本書,我更加的肯定,人類的無厘頭與變化莫測,而且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其實是一種很可愛的特性。

而,愛的真諦是什麼?除了接受別人的愛以外,還要懂得付出,有了付出,心中才會真正的飽和,也會產生更大的愛。



摘自網路 http://www.ireading.cc/review/review.aspx?rid=47558




我則認為,地球、索拉利星球或奧羅拉星球的生活聽起來都很無趣,生活就好像行屍走肉。地球因為人類濫用文明的破壞而徹底改變了地形與地貌,完完全全生活在擁擠而狹小的人造空間裡。而奧羅拉星球的人們則因為經濟的富裕而可以選擇離開擁擠的地球,擁有許多可供使喚的機器人;愈有財力與權力的索拉利星球的人類,完全就是只能在「控制權」上累積生活的樂趣,不斷的搜集各類分工細緻的機器人來幫助人類享受所謂的舒適環境。

現代生活下的電子生活產品眾多,讓人每看一個就想要買回自己家裡。以廚房家電用品為例:明明就有電鍋,硬是覺得電子鍋的定時功能似乎更方便,買了一個電子鍋後,又因為微波爐加熱似乎更快,又多了一台微波爐;廚房就因為人類無止盡的需求,陸陸續續增加了一堆功能和同質性幾乎大同小異的電器產品。如果加上家裡其他成員的生活需求累購的電器產品,沒有倉庫來堆放這些小物,將是非常可怕的景觀。

其實索拉利與奧羅拉星球眾多分工精細的機器人,就像是每個家庭裡面的小家電。一個人從手機、電腦、手錶…算起,擁有的電子產物也不下二、三十樣。只是在科幻小書裡,以一個人就享有1萬個機器人來作為人類無止盡貪懶慾望的描繪。

不只在<土星公寓>,<機器人系列>裡面依舊也有貧富間的階級描繪,以後就算是科技再怎麼發達,窮人永遠都是存在的一群,而且是一大群。我想未來科技應該是要朝向人類共利互享的原則,而非權貴人士的享受而設計。兩個故事都告訴觀者,務必好好珍惜地球人共同享有的自然資源(陽光、空氣、水),這些是人類科技再怎麼厲害發展都創造不出的能量物質,人類須與自然和平共處。

要不然,未來的生活中,如果連「出去玩」都是在人造內空間裡,大家可能都體會不出老祖宗創出「踏青」這個名詞的意義,只能靠抽象的想像了。